破译伏气病

作者: 中医术数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2:49 被阅读9次

出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寒水移胆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风木移小肠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暑热移脾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土移肺


《素问·生气通天论》: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夏)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冬)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肺金移肾)。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注:

1、四时与主气的关系:

风木属冬春,

君火属春夏,

相火属夏,

湿土属夏秋(详见《脾土的时令问题》),

燥金属秋冬,

寒水属冬。

2、君火即暑/热(阳化气),相火即火(阴成形)。详见《六气释名》。


3、四时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逆气则少阳(胆)不生,肝气内变。

气则太阳(小肠)不长,心气内

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4、伏气病机理:母气传子

如风疹病毒,易发生垂直感染,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流产或死胎,还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起胎儿畸形。

我去年在儿科实习时见到一例,母亲无异常,但女儿的头部、手指等存在畸形,意识反应存在异常。

春伤于风(木)→传于小肠→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火)→传于脾→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土)→传于肺(金)→冬生咳嗽→传于肾→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水)→传于胆→春必温病。


5、各伏气病

(1)温病

温病学认为春温初起,系发于少阳胆府,

桂本《伤寒论》用小柴胡汤加味,

《温热逢源》用黄芩汤加味(原用于太阳与少阳合病)。


(2)飧泄/洞泄

飧泄:晚饭不消化。夕食曰飧。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不能化物,故飧泄。

洞泄:食已即泄。洞者,离中虚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脾主长夏,故洞泄属脾。

伏天阳盛于外,阴伏于内,故善病寒中。


(3)痎(jiē)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痎疟者,疟之总称也。”

吴昆《素问吴注》:“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

疟疾的症状:周期性寒颤、高热和出汗退热,继发贫血和脾大


(4)咳嗽

《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湿土之气,内应乎脾,脾土受湿,不司运化,内湿酿成痰饮,上袭于肺,遂为咳嗽病矣。”


(5)痿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故痿厥属肾,发于冬春。

相关文章

  • 破译伏气病

    出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寒水移胆)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风木移小肠) 夏伤于暑,...

  • 伤寒客主加临

    本气加临 根据《破译“病机十九条”》《伤寒·温病·时行》《伤寒论》可得下表: 注: 1、风寒主表 《伤寒论·伤寒例...

  • 伏尼契手稿破译(部分)

    2021.3.21—5.6 人们容易被神秘的东西吸引,听说哪个算命先生未卜先知,哪个师傅有特异功能就趋之若鹜。每一...

  • 伏尼契手稿破译(2)

    伏伲契手稿的第5页,共有20行文字,分为四段。第一和第二段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其原文如下: tSheos qopal...

  • 辨温病脉症并治

    根据《伤寒·温病·时行》,温病分为伏气温病与时行温病。 一、伏气温病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 此皆发于...

  • 三伏贴最全指南!

    三伏贴最全指南! 1、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是...

  • 病气

    日前,看了一篇中医的文章。文中,一个老中医谈到了病气,病气是会传染的。病气不是一种物质,但会对人的精神,比如情绪情...

  • 病气

    一、学经汇报: 学经日期: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阴 宝贝年龄:8岁 学经周期:3年 学经人员:茹妈 茹茹 ...

  • 病气

    很久没有写自己的文章了。最近都在学舞蹈。 "病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能量堆积。有急性的和慢性的。在舞蹈房:一...

  • 气病

    气病脉 气病脉必短,数则热,迟则缓,大则伤阳,弦则气郁。气不舒者脉必沉。下盛则胀(下盛且长无病,短有胀),上盛则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译伏气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g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