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疾苦,首先我想问一下,什么是疾苦?大多数人都知道疾苦,却不能准确描述。因此,今天特意百度了此释义,如下:
一、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二、指憎恶,厌恨。三、指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词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而今,疾苦解说,那就变得花样颇多,众说纷纭了,对于它的注解似乎也带着点不一样的韵味,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譬如:开着辆红色小汽车的女子,车标上四个圈子异常亮眼,心情愉悦把车子泊在停车场。高跟鞋发出“哒哒哒”的声音,然而没走几步,高跟鞋后跟卡在为清洁作业而留置的井盖上,疯狂乱扯了一顿,而后唤来物业,唤来消防,大动干戈。女子在一旁叫嚣着,有点像货架上的东西被她明码标价着多少人民币,忽略了消防员脸上的汗水。一消防员徒手掰扯着,也不知怎么的,忽然一头扎倒在地,而后昏迷不醒。他的同事赶紧过去,叫唤了几声,仍旧毫无反应,直到救护车把他接走 。最后在消防准备破井取鞋的时候,女子变得不耐烦,嚷嚷着算了算了!真没用!而后分发了不少钱,打发了人,就头也不回走了,只留下消防与物业大眼瞪小眼。晚上,女子穿了新的鞋,与闺蜜笑称,这是件多么疾苦的事情。而那被救护车接走的消防员终是没能再好好认识她所说的疾苦生活!家人索赔无门,经了解家境贫寒,为小儿子学费,而身兼多职,自己不舍吃穿,攒钱给儿子上学,只是他熬白了头啊!他妻子又身患中度心脏病,此刻伤心欲绝,说到此处已经是泪眼婆娑,粗糙的手正不停地颤抖,大口大口呼吸着,还得镇定安抚着男子的母亲,男子母亲嘴里低喃着一段话,也跟着晕了过去,“苦命的孩子啊!穷了半辈子,也没能走出去啊!我苦命的孩子啊!”全场下来,只有男子的儿子木讷地看着这场面,缝缝补补的裤子,看起来又是另一种精神,他不知所措的样子,似乎被某种东西给引领了。
又比如,一位八旬慈祥老母亲,子孙满堂,一系之脉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是毫无错处可言的,但在生活中却是一塌糊涂。怎么说呢?这位老母亲有二个儿子,我们常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嘛,说到孝顺这个问题上,那就捉襟见肘了。小儿子早早脱离家,自个在外买了房子,逢年过节还能来个电话。大儿子则是直接入赘媳妇家,吃喝玩乐占了个尽,工作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把三小孩丢给家中老母亲。犹记得一次,老母亲因病入院,焦虑使她无法入眠,她明白要掂量手上的钱啊!于是,草草输液几天便央求出院,而儿子儿媳却无一个电话关怀。大媳妇电话上指责她,说把钱花费个尽,嚷言老母亲把她当银行,随意花费这些钱。后来,她出院了,三小孩每周的零花钱仍然如初发放,家中的菜盘上,一盘盘绿色蔬菜,只有周末,才买上几块钱肉,然而,老母亲却舍不得吃,见小孩吃得欢快,也吃得狼藉,心里更是愁苦啊!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是,对两儿子是说不出的愁。大儿子总是说,今天总会过去,明天总会来,忍一忍就过去了,以至于一天天堕落着。小儿子却是觉得得及时行乐,所以不管好与坏,今天过好便安好。只是,两儿子对老母亲从关怀上就不足,使得老母亲心里说不出的难过,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说不出的苦涩,家里一贫如洗!而两儿子却如此做法,她似乎悔不当初,为何生活会如此……
或者说,那个努力奋斗的小伙子,从小父母便不在了,体会到生活的味道,酸甜苦辣咸,最后,如愿长大成人,成为国家栋梁,仍然保持那一刻淳朴的心,同时磨练出坚硬如铁的心境。
疾苦,也许就是人生百态的一种。疾苦,会使一些人成长,也会使一些人堕落。
无论站在哪个纬度上,用哪个角度去看,每个人所体验到的疾苦,终是不一致的,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或许,欢乐是一种苦,难过也是一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