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还记得这段歌词嘛?哥都唱了这么久了,(1994年发布,歌手韩晓)你去过桂林嘛?没去的原因可能是:如果你可能不缺钱,但应该是因为缺时间(每个人的时间每天都24小时嘛),或者两个都缺!那么问题又来了:3个问题
1,我们缺钱或者缺时间吗?(所以我现在还没有去桂林)
2,有没有想过造成我们贫穷或忙碌的原因?
3,如果知道了原因,那有没有从稀缺走向富足的方法?(我什么时候能去桂林?)
今天我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从第1个问题出发,也即本书《稀缺》的第一部分: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1:什么叫“专注红利”?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书中还举了很多列子来说明这个概念: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产生专注红利,而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稀缺。比如,当牙膏越用越少时,我们就不会像刚拿到一管新牙膏时那样一下挤出来很多;在享受一盒价格不菲的美味巧克力时,我们总会由衷地去仔细品味最后那几块,有时还舍不得吃掉。
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 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2:什么叫“管窥”
管窥(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想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中时,身旁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充耳不闻。
可见,专注同时也会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可以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
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来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
本书的第一个观点: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
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个核心观点是: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那么什么叫“带宽”:
作者认为,带宽的定义,可以概括性的包括2个部分: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作者认为,穷人的“有效”能力要比富人弱一些。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了。
书中第一部分最后总结: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我的总结:
稀缺会俘获人的大脑,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注意力”,造成的后果是,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我们带来“专注红利”,但同时也会造成“管窥之见”,就是你可能因此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事情而变得更加不利!
我们可以利用一下这个因为“稀缺”而带来的“专注红利”,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但“管窥之见”是避免不了,但希望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穷人的带宽越来越窄就越贫穷,富人的带宽越来越大越富有,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思维,意识和行为都局限在当下的“稀缺”上,就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心智能量去思考变好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上,于是就形成一个死循环,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资源的匮乏稀缺,似乎永无穷尽!当我们把思维放远一点,好好计划一下人生,于是便更加绝望!
贫穷会让人总体变笨,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被“稀缺”俘获,腾不出精力去思考如何变好!
所以我们要摆脱这种状态啊,哪怕是因为我们要变得看上去聪明一点,所幸我们还有“长期”这个概念,把“专注红利”放在我们希冀的“长期”上,我们的“稀缺”状态,可能就会有所改观。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我们的长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答前文提到的第二个问题:造成我们贫穷或忙碌的原因(主要是贫穷),也就是本书第二部分要回答的问题: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