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出入离合的情况2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fa5557d5d55e4ac1.jpg)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鼻眼,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阳明胃经别行的正经,上行至髀部,然后向上进入腹中,而归于胃腑,由此再散行到达脾脏,并上行连通到心,此后再沿着咽喉部向上行,从口部出来,上行到了鼻梁和眼眶部,环绕联系于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然后再与足阳明胃经的本经相会合。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足太阴脾经别行的正经,也上行到髀部,而与足阳明胃经相会合,与之一同上行,最终结络于咽喉部,贯穿于舌中。这就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这两条互为表里的经脉聚在六合之中所形成的第三合。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太阳大肠经别行的正经,自下而上行,其从肩后的骨缝处别行分出,进入腋下,走入心脏,再联通小肠腑。
“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手少阴心经别行的正经,从本经别行分出后,走入腋下两筋之间,并联属于心脏,由此再上行至喉咙,出于面部,而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一条支脉会合于内眼角处。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这两条经脉所形成的第四合。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少阳三焦经别行的正经,起始于人体最高处,从巅顶处别行,向下进入缺盆部,再走入本经所属的脏腑——三焦腑,最后散布于胸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7852042bef64905c.jpg)
“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手厥阴心包络经别行的正经,从本经别行分出之后,就下行至腋下三寸处,再入于胸中,别走联属于三焦腑,此后再沿着喉咙向上走行,出于耳后,而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会合于完骨的下方。这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这两条互为表里的经脉在六合之中所形成的第五合。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yú,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阳明大肠经别行的正经,从手部分出并上行至胸部,再沿着侧胸与乳部的中间,别行出于肩穴,由此再向上进入柱骨,其后再下行至所属的大肠腑,继而再折返向上,联属于肺脏,并沿着喉咙向上出于缺盆部,而最终与手阳明大肠经的本经相会合。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手太阴肺经别行的正经,从本经别行分出之后,就上行至渊腋穴处手少阴心经的前方,由此再进入体内并上行到本经所属的肺脏,进而再向下散行至大肠腑,此后它就折返上行,出于缺盆,并沿着喉咙上行,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相会合。这就是手阳明小肠经与手太阴肺经这两条经脉在六合之中所形成的第六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a478931493be766d.png)
(原文)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鼻眼,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yú,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今天学习了十二经脉出入离合的情况。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