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不要有乙方心态。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第三方付费。第三方付费根据你的例子来说,就是你提供的产品明明是让个人获得职业成长的服务产品,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个人付费,但是却由政府来付费。这个就叫第三方付费。第三方付费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特别希望这位同学和所有的其他的同学都能够理解。
第三方付费的一个好处就是,只要你能说服政府,让政府觉得这事是对当地的创业生态、企业生态是有价值的,那么政府就愿意付费了。比如一个班有100人,你要说服100个人报名,现在你只需要说服1个人,说服政府的负责人为此买单就可以了,这是第三方付费的巨大好处。
但第三方付费也有一个巨大的坏处,就是很有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乙方心态,让你忘了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乙方心态就是,你一旦要服务于政府,那么政府就会来评估。你可能会花费很大精力去说服政府,当政府真的购买了你的服务项目,你就会产生一种乙方心态。你会错误地认为他们是因为我在前期努力维护关系、重视BD的原因才拿到的项目。
然后你的心里思考的就会是怎么能让政府接着付下一笔钱,而恰恰会忘了自己的产品应该怎么打磨,用户为什么来上你的课。所以在你心里,这个课本身的好与坏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只要政府觉得好就可以,这就是乙方心态。这个产品本身是应该让听课的学员满意,而不是让政府满意。
所以给政府做付费项目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坏处,这是乙方心态。乙方心态最大的问题是,你会忘了这个产品本身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你会对自己的产品的好和坏有一个巨大的误判。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希望你能够理解。
第二点,不要拿政府的钱。
你一旦理解了什么叫乙方心态,你就要开始重新认真地思量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产品到底是不是用户真正喜欢的。我见过的大部分产品其实并不值得用户付费,正因为有第三方为你的产品付费,才会让你陷入到一个误判,就是产品其实很一般,你却以为它挺好,因为还是能赚到钱的,这个情况对你长期成长会是个巨大的障碍。所以我会给你第二个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关心产品质量,你一定不要拿政府的钱。
你要试着向每一个人收费,你看他们愿不愿意付钱。如果他们愿意付钱,至少听过第一次的人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那么说明你的产品是有价值的。如果他们不愿意付费,那么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既然是政府免费给的,为什么不去呢?所以你的产品可能并不真的值钱。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要发展第一批的超级用户,以及未来去拓展其他产品的时候,这个前提都不成立,后面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建议你试一下,尽量以后不拿政府的钱,而是向这批人收费。如果能收到,我就恭喜你,如果收不到,你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你的产品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跟他们去聊一聊,为什么免费的时候来听,不免费就不来听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挑战特别大的话,你可以试着另外一种方法——政府补贴钱。比如政府原来补贴一个人1000块钱,你试试把这1000块钱分成两份,补贴一个人500块,每个人必须交500块,至少交一半,你看他是否听。如果交一半都不来听的话,那这个产品就真的是毫无价值了,准确点应该说毫无竞争力了。就是你跟真正的市场上的市场化产品没有竞争力,你未来就不可能依据它再迭展出更多的商业模式。
再举个例子,过去微软有一个人叫约翰·伍迪,他从微软出来之后去做公益项目,到很多地方建图书馆。他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他在很多地方免费捐赠图书馆,政府和当地人都特别欢迎。但是建完之后,根本就没人去看书,他特别沮丧。
后来他知道,原因就是当地人没有付出也没有反馈,所以他对这个产品本身是没有价值判断的。后来他改了一个政策,他每到一个地方建图书馆,至少当地政府要配套掏10%的钱,这些钱其实不多,但是对政府来说就要思量一下,他要犹豫这10%的钱要不要掏,他要来评估这事是不是有价值、值不值得掏。这时候这个项目是不是对当地真的有价值,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了。
所以我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不要政府的钱或者只拿政府一半的钱,另外一半让用户出,否则你对你的产品一定会有误判。
第三点,弄明白谁是你的超级用户。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产品还不够好,你也可以做政府的生意,然后拿政府的补贴帮助人提升来作为你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
但是,你要明白,如果你拿了政府的钱,你的超级用户就不是来听你课的人,而是你所对接的那些政府官员。因为你在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才是你真正的超级用户。那么你应该花点时间来研究这些超级用户需要什么。
政府可能会需要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到自己的城市,所以你应该为你的超级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把培养优秀人才的政策,宣传到全国大学去,吸引那些优秀毕业生,直接来当地工作。你甚至可以提供一个服务,就是每有一个大学生来本地工作,你就向政府再要一笔钱,这可能是超级用户真正需要的。
还有一个思路,你可以办一些本地的相亲活动。因为只有当这些学生在本地结婚之后,他们才会真的把这个城市当成是他们的家,为本地的经济做出贡献。如果你办的相亲活动效果很好,也可以从政府处拿到钱。甚至你还可以帮助本地的学生买房子,帮他们做贷款服务,因为只有买了房子,他们才会更稳定地在本地工作。
当你真的把政府当成你的超级用户而向他们去拿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培训的那些学员并不真的是你的用户。虽然他们是在使用你的产品,但是你真正的客户其实是政府,你要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时候你才会延展出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服务。
这是我说的第三点,选择把政府当成你的超级用户,而不是那些学员。
第四点,对产品的理解清晰化。
从你的表述中间看出你对产品的理解比较模糊,我建议你能够清晰化你对产品的理解。你的产品其实有三种,你说自己有一个青年人成长社群的时候,这个表述并不准确。我建议你把它表述为三种名称,第一种叫做培训服务;第二种叫咨询服务;第三种叫社群服务。这三个其实是非常不同的。
1.首先,培训服务是什么?
培训服务是提供一个较长时间,以能力提升和获得证书为目的服务,这个服务最终目的是让学员在企业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长久来说,他会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因为学员可以看得见自己能力的提升,所以他愿意为此付费。那么你要把那些看得见的能力提升,以及提升效果明显的个人技能,当成你考核自己的目标,这叫做培训服务。
2.培训和服务不同在哪里?
在某个特殊的场景,当某人遇到职业发展中的困惑的时候,他就需要咨询一些人,这就叫做服务。当然这个服务通常是一次一次发生的,当他遇到特殊需求的时候才会有的,它跟培训不同,培训是个系统化的能力提升。所以这个咨询服务,你可以用私董会的形式来提供,你也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方式来提供,你还可以用直面大咖或者公司高管的方式来提供咨询服务。但是你要明白它的最终价值和目的是解决突发问题,并不是培训有系统的,这叫做服务。
3.建立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社群其实是把一群人集结在一起,它的目的是交友、社交和拓展人脉,所以社群也是一种服务,社群最重要的价值是让大家彼此认识、互相促进。所以你也可以提供社群,但是社群不是培训,也不是咨询,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社群的目的是拓展人脉,所以当你真的以拓展人脉为目的来构建社群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有特别的设计了。这个社群里有多少是财务出身的,多少是工程师,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多少本地人,多少外地人等等,你要增加这个社群的丰富性,让大家的见识和观点可以冲撞,从而建立这个社群的价值。
你其实有三种产品,一种叫培训,一种叫咨询,另一种叫社群。这三种产品其实是实现不同的目的的,根据目的再不断地迭代和演化。如果不能分成这三种,而且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对产品的理解就会比较含糊,你就难以找到未来拓展的空间。
总结
首先,你要明白你的超级用户是谁,到底是用户还是客户,也就是说到底是学员还是政府,你要把它清晰地定下来,然后你要给他针对性的产品黏住他。
第二,你的产品如何还能有更多的延展,你要严格清晰地区分你的产品到底是培训、服务,还是社群。这样有这三个逻辑,你再有三个不同的目标,最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找到拓展的边界。
以上就是我给你的几点建议,供你参考。希望你能通过我的建议和大家的留言获得更多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