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咨询的时候会遇到消费型、抱怨型、游客型的来访者。每个来访来咨询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情绪的,每个人对情绪的感受体验也不相同,每人情绪体验与社会文化相关,情绪体验具有独特性,与原生家庭相关,也与人生观、价值观有关,还有自己对体验的定义看法有关,他跟事情发生的重要人物有链接。情绪虽是个人的,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当咨询师能了解每个人个人脉络也是独特的,他情绪背后表达的是自己的需求、在乎,善于用语言这种游戏,采用来访的用词,与他一起探讨他所处的困境以及他想要改变的方向,创造独特的社会互动脉络。
每一种情绪都是独特的,都值得被尊重,被珍惜。咨询师和来访者交流的时候,首先关注来访这个人,要知道情绪不是被矫正的,要让他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改变与情绪的关系,不能把情绪当成洪水猛兽,要珍惜情绪的表达。因为每一个人的情绪不是无缘无故的呈现,它的呈现是内心声音的表达,来源于我们感受、体会、认知,每个情绪一定是和某个事儿某个人有关联,他是值得被尊重的,它是真实的表达,咨询师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约束来访,不去评价、批评、指导来访的情绪、行为,不单独谈论情绪。来访打开情绪就应该被尊重,咨询师看见呵护陪着他梳理情绪,就是看见他内心世界,让他跟自己内在感受连在一块儿。
咨询师要自然同理来访,要知道每个人不是无缘无故的伤心,我们允许他梳理自己情绪,是对他内心情感表达的尊重。协助他树立自己内心的过程,既有个人脉络,又有社会脉络。我们认真聆听他的生命故事,在这里打开是什么感觉?情绪背后在乎的人、事、物是什么?这些自然的呈现,都是需要我们慢慢和他梳理,哪怕来访的一个虚词一个非语言动作也要理解他的意思。来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事件中的时、地、人物,情节是怎样互动的?激发情绪脉络的形成,当无法觉察内部现象,就用语言表达出来。
情绪的意义是跟脉络是相互影响的,相互建构的,情绪不能独立生活之外,情绪的发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论可以解释的,人们的情绪对自身的行为认知有着很高的相关。言为心声,一个人没说时,情绪可能被堵塞,当他真正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就是情绪的出口,说的过程中情绪就理顺了,说的过程,感觉智慧就是关联过程,这样就用嘴释放出了自己的情绪。其实不仅听到他表达情绪背后的在乎、期待,对他隐而未说的那种也要理解到,要听懂,这样在说中他就慢慢疗愈了自己。
我们不能对来访出现的情绪做判定,一定要和他不断的确认他的知觉,让他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以情绪为入口探讨这个人,探讨他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与人、事、物行为都有关联。情绪是他的内心体验,各种各样的体验就形成了其内心世界的一部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内心的情绪及其情境脉络,鼓励来访者在社会互动及文化脉络中谈论中觉察情绪时,来访便无法再将情绪视为隐秘难解,而且无法观察内部现象,反而能够开始转向外部世界。这样内在的东西从外内化,消化不了的,有触动的,在内心是不断的积累,就形成目前的自己用语言梳理出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态度影响我们。对来访者了解,看见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感受,才能看到这个人。所以在咨询中不要只看到事,看到人才能解决情绪,才有助于来访者拓展对情绪与改变的主观知觉的范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