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有老师转载了为什么完美的童年反而会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一文,探讨了父母过度干预孩子成长的问题,看完深有感触,忍不住留言…
太多或太少都不及刚刚好,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但足够好应该如何把握?每个人肯定都有属于各自的答案…
在浅尝母亲生涯的时日里,有意让刚刚学说话的孩子优先学会了“谢谢”“没关系”“帮忙”几个短语…
说“谢谢”是为了让他学会感激身边的人,意识到大家对他的好不是理所当然,需要懂得感恩并及时表达感谢…
说“没关系”是为了在跌倒摔伤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偶遇阻力时,并不会过于在意,懂得自我安慰和关照,让自己和别人都适当释怀…
说“帮忙”是为了当需要的时候,他可以随时喊大人帮忙,明白求助有时也是内心强大的体现…
作为家长,也会自我提醒,在提供帮助前,先同孩子一起讨论,彼此可以分工做哪些,再采取帮助的行动,避免过度帮助干扰…
随时警醒,要把孩子从小当作独立与父母的个体、成年后更要把其当作成年人来对待…
孩子最初是与母亲共生一体的,一旦出生,便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陪伴。与其抢在孩子前头遮风挡雨过度干预,不如站在孩子后头,随时等待他们回头求助,有需要就并肩前行一程…
从共生到陪伴并与其共同成长,这一生的修行和课题里,充满了目送与离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