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学习》中说“如何学习才更科学有效”
1.学习的时候多换几个场所,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2.交替学习,能快速提升辨别能力。
3.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
何帆老师本周所讲的是以下三个观点。
第一,忘记比记得更重要。
第二,碎片化学习自有其优势。
第三,有时候,不需要理解就能够感悟。
刘慈欣写过一本书《人生》里面讲了一个新生婴儿通过现代技术,拥有了父辈记忆,在出生前一晚跟妈妈对话中自杀了。里面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对漫长而莫测的人生之路,他毫无准备,因而准备好了一切。”人类拥有遗忘的功能,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本周何帆老师说遗忘可以帮助我们筛选、记忆、创新。其实现在想想高中学的那些知识基本上都忘了差不多了,只有少数能够记住。这些恰恰是我使用最多的。遗忘自己不常用到的知识,大脑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记忆那些新的知识,才能有时间去思考、去创新。
人类的进化史是大脑的外包史,这是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谈到的。将记忆外包,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思考,前几天考试背知识点的时候跟室友说了一下这个观点。他说那九九乘法表呢,我说可以用计算器啊。然后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掌握少量且必要的知识呢 ?不来想明白了,两者根本就不冲突当知识已经成为规律,然后这种规律可以被机器运算出来,这就是一种外包啊,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但这样就会有一个麻烦就是不会乘法表的人必须带着计算器。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当然要带上救生圈在去游泳啊?借助工具可以达到跟别人一样的水平,在其他维度上提升自己。注意力才是稀缺的,没必要浪费在那种事情上。而遗忘也是如此,那些遗忘的本来也不重要,重要的也不会遗忘。
第七感1:如何掌握“遗忘学习法”?
好记性可能是一种缺陷
因为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现在的信息量我们是记不完的,即使你全记住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请你不要纠结于能不能记住,是不是忘了。忘记和记得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筛选机制。
遗忘的三个用途
遗忘的第一个用途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过滤垃圾信息。
遗忘的第二个用途,那就是为了帮助记忆。
遗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孵化创新的点子。
第七感2: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1. 对碎片化学习的批评
·第一种批评是,碎片化学习的时间很短,而且经常被打断。
.0第二种批评是,碎片化学习的场景总是在变化之中。
第三种批评是,碎片化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强。
2. 为碎片化学习声辩
间断式的学习--------调取大脑中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学习场景的变换-----辅助大脑回想(变换背景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不能轻易地被外在的事物分心。)
混合学习-------面对复杂的环境运用混合学习,以使大脑适应变化。
第七感3:认清直觉对学习的重要性
三种不同的知识
一种知识是需要先理解,再去记忆,或者是先记忆,再去理解的。比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第二种知识是不需要去理解的,你是在实践中学会,而且学会了之后就不会忘记的比如学游泳、学骑自行车,等等。
第三种知识是你似乎理解了,但其实你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理解,不及实际上掌握的更为深刻。比如艺术。
3. 组块学习法(为什么这种直觉学习模块法如此有效呢?因为在训练直觉的时候,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培养感知力,你必须一眼看到,马上就有全局的把握。)
我们的大脑是怎样识别各种模式的?建立参照物--识别--归纳--整合。
第七感4:用第七感洞察互联网六大变化
这将改变你对互联时代的认知。你不会再把互联时代想象成一个人人平等、均匀分布的平面网格,你对互联时代的认知会更加立体、多层次。互联时代有核心,也有外围;有高山,也有低谷;有塌陷的黑洞,也有神秘的不明物体。空间和时间都已经出现巨大的改变。
第七感5:认清互联时代的三难选择
我们今天讲了互联时代的三难选择。一个网络系统,可以做到迅速、开放或者是安全,但是,我们只能最多选其中的两个,同时不得不放弃第三个目标。如今,变革的速度是很难减缓的,于是,三难选择又可以简化为两难选择,你必须在开放和安全之间作出选择。大部分国家和企业会首先选择安全。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得上发展和分享。如果选择安全,又有两种政策。一种政策是干脆修一堵墙,闭关自守,这种做法是倒行逆施。另一种政策是开一个门,坚守门户,这是一种主动管理的方法,可进可退,易守难攻。我们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企业的战略,都要多从门和墙的角度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