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我们老家流传下来的习俗里,就是冬天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数九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天气越来越冷。
小时候常常唱着,流传下来的一首顺口溜: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现在依然流行着这个说法。
今天看到很多友友发文,写了家乡的民俗文化,不过大多都是吃饺子,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冬至这天,似乎从来没吃过饺子,似乎这就是一个节气而已,硬要说特殊一点,那就是,旁边的镇子的庙会就是冬至这一天。
小时候,邻镇的冬至庙会,算是这附近十里八乡一个很著名的庙会,因为镇子很大,方圆二十里的村民都会去,有做小买卖的,有去看大戏(庙会上,请来唱秦腔戏的剧团)的,有去买点为过年做准备的年货……
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各种小零食、小玩具,卖衣服的,卖碗碟的,卖菜的卖日常用具的……各种小商贩的摊位,摆满了长长的两条街。
老人们,以及一些在家闲来无事的村民,每天吃过早饭,带着自家的凳子早早跑到戏台下边,占好座位,一般都是成群结队的。
没开演之前,大家一起谝闲传(陕西方言:闲聊)。开演后,大家很自觉的安安静静的看戏,遇到精彩之处,自觉的鼓掌叫好,当然要是不好,也有被轰下台的。
那时候,唱戏真挣不了多少钱,特别幸苦,因为像到农村唱大戏,一般都是唱个三天两夜,晚上没有什么暖气,火炉。每天6点多就得起来,吃完早饭,就要开始化妆,化妆打扮很费时间,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
吃饭,都是村长安排到农户家里吃饭的。吃饱是一定的,要是说吃多好,那倒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农民肯定会拿出最好的吃食给这些人。
那时候,爸妈逛完庙会,总会带来一些小零食,,那会儿最喜欢的就是甘蔗了。一是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二是平常时间也见不到。一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喜欢吃甘蔗,每到甘蔗上市的季节,就经常去买。
毕业工作后,似乎再也没回去逛过庙会了。听爸妈说,现在的庙会没有以前热闹了,逛庙会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现在镇上请来了著名的秦腔剧团,也很少有人去看了,戏台底下,也就是零零散散几个老头老太太。
物是人非,不知何时这些古老的传统艺术会湮没在历史之中。又是一年冬至了,不知今年老妈是否会去庙会上去转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