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笔记一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笔记一

作者: 白天的前奏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6:58 被阅读0次

    书中提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和用理性指导自己;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样,但两者之间有这样一个区别: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给与他们指导——成年人其实也需要这个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书中提到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的形成,在分析孩子时也看到了自己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人在儿童早期形成的对事物的偏颇认识,这些偏颇的认识,主宰着这个人以后的一生。

    读到这里时我就会自然想到反观自己,会不会也有对认识的偏颇。当然相信肯定会有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无完人”这句话。所以这本书看似在了解孩子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理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答案,如果发现有什么偏颇趁早发现改正避免在孩子身上重复出现。

    僵硬、专横的教育是徒劳无功的,这样的教育只会孩子疏远这些他们的教育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家长打孩子

    是孩子做错了吗?

    还是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

    在家长喋喋不休的斥问和孩子的哭泣中谁才是那个需要改正的人?

    上面的那句话显然就是答案了。

    家长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其实是和孩子的沟通架起高高的屏障。

    优越感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因某种胚胎的形式存在。他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或许我们只能这样表达:人性和对优越感的追求是紧密相连的。

    优越感,第一次发现这个词语。这种对优越感的渴望,来源于生活中与别人的相比找到优越感。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赏也是渴望得到优越感的一种心理。

    这种渴望优越感的心理,在幼儿(2—5周左右)表现的比较明显,大一点或成年人不是没有而是会隐藏这种心理不太外漏了。

    如果仔细观察小朋友你就会发现,当她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时,就会用她的眼睛看着你等你在夸奖她,满足心中的优越感。

    成人会用自己所长去和身边的人所短去做比较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过度的优越感也有情绪中负面,如果长期得不到为正面的优越感,孩子会来用逃学、搞破坏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证明他的存在引起关注。

    孩子追求负面优越感时我们更应该以温柔,关心和理解对待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的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才能。

    人们的价值判断,能保持心理平衡是何等的重要。这种心理素质是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修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wm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