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微课作业:
案例:
圆圆,5岁,女孩
圆圆妈妈的原生家庭:圆圆妈妈是北方一个四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爸爸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对妈妈关心很少,对兄妹俩也比较冷漠。妈妈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给予很高的期望。圆圆妈妈从小十分要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圆圆妈妈大学时遇到了圆圆爸爸,相识相恋,结婚生下圆圆。圆圆爸爸是公务员,工作优秀努力,很受重用。圆圆妈妈则主要照顾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从小,孩子就学遍了各类兴趣班,钢琴、跳舞、围棋、英语、机器人、毛笔字……登上各类舞台表演,得到很好的名次。圆圆妈妈说:我就像个陀螺,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因为我一停下来,就感觉会失去很多很多东西。我说不上是什么,但我没法让自己停下来,我女儿也不行。
圆圆从小乖巧听话,善良懂事,她一方面不喜欢自己每天都要赶场子上课,一方面又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也因为太乖巧,有时显得没什么主见
这个案例中,从圆圆妈妈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关系的不和是如何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对一个孩子的依恋方式、婚姻模式产生影响,最终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如何在代际传递的。
聚焦圆圆妈妈的原生家庭。圆圆妈妈的家里,爸爸说一不二,对妈妈关心很少,对兄妹也比较冷漠。也就是说,圆圆妈妈从小生长在一个夫妻关系受损的家庭里。我们都知道夫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基石,一旦夫妻关系受损那么亲子关系、隔代关系等都会跟着受到负面影响。由于爸爸的对妈妈的冷漠,妈妈只能把生活的全部中心放在两个孩子身上,对孩子寄予厚望,通过抓住孩子来获取新的平衡,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由于父亲的远离导致妈妈从孩子身上寻求亲密的感觉,很有可能会存在边界不清的情况。而圆圆妈妈的要强和自我要求高,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同时也是补偿母亲的一种表现,从而弥补父亲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与关注。原生家庭的四大原则:系统平衡性原则、系统隔离性原则、系统优先性原则和系统补位性原则在圆圆妈妈家里都得到了体现。
接下来聚焦圆圆妈妈。父亲的冷漠和母亲的期望对于圆圆妈妈来说是伤害,是负担。圆圆妈妈的要强和自我要求高,我认为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母亲的期望,满足母亲的需要从而减轻母亲不被父亲爱的伤痛;另一方面通过比别人强来获得父亲和母亲的关注,从而证明自己在这个家里是有价值的,与哥哥相比是更值得被爱的。因此,在圆圆妈妈要强的背后,是她的不自信,是害怕,是价值感的缺失。因为父亲的冷漠让她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导致父亲这趟对待自己和妈妈,很有可能在小的时候形成了内疚的品质,导致她只有通过比别人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从而获得“配被家长爱”的安全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不敢让自己停下来的原因。
最后来看圆圆。圆圆的原生家庭里,爸爸是公务员,是圆圆妈妈大学校友,工作优秀努力,很受重用。大概率意味着爸爸工作比较忙,对家里的照顾会比较少,陪伴圆圆和妻子的时间会比较少,家里的生活起居也都需要圆圆妈妈来承担。那么在这个家里,可以设想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一个人和圆圆在一起,圆圆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的缺位导致了圆圆妈妈的重心全都在了孩子身上,给予了圆圆百分百的关注,因此又一次模糊甚至跨越了本该清晰的母女间的边界。由于圆圆妈妈需要通过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确认自己有被爱的资格,那么面对优秀的爸爸,圆圆妈妈自然而然地会通过让圆圆成功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配被圆圆爸爸爱的。那么对于圆圆来说,她虽然没有来自于手足的竞争压力,但是小小年纪的她和童年的妈妈一样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负担。为了实现妈妈的价值,她和妈妈一起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在妈妈满满当当的安排中,圆圆就像提线木偶,在一次次所谓的成功中失去了自我。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妈妈获得价值感和安全感。很大的可能是圆圆的自我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虽然她不喜欢连轴转,但是她依然服从了妈妈的安排,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妈妈的悲哀在圆圆的身上轮回。
没有自我的孩子是可怜的,在长大后需要像妈妈一样靠不断的获取所谓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才敢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一旦遇到挫折,很有可能会迷失在失败的阴影中。
圆圆妈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自学来疗愈自己,才能给圆圆更幸福的未来。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老师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