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π精细化销售
为什么越学习越感觉自己无知?

为什么越学习越感觉自己无知?

作者: 傅宇彤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08:45 被阅读0次

越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人越是会说自己越无知?!

他们是在谦虚吗?

不,他们不是谦虚,他们是真的这么感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近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偶有所得,拿出来“现现”,贻笑大方,权当茶余饭后的聊天吧。

让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比方。

我们先画一个圆。

这个圆指的是我们很懂的事情。比如初等数学;比如普通的听说读写的汉语的知识;比如我们赖以为生的专业知识等……

这是我们最熟知的知识,是知识的核心圈。假设这个核心圈的半径为1

那么,我们再想想,除了这些特别懂的与熟悉的知识,还有一些仅仅是比较知道的知识,我称之为“视野”。也就是说,这部分东西,是我们知道的,但是并不是很熟悉的。比如说,我知道量子物理,知道上帝掷骰子,但是这些也只是知道而已。

读过几本相关的书,知道了几个专业术语,一些奇闻逸事,也就这样了。我知道的事情比我懂得的事情多,如果我们也用一个圆形表示的话,我想是这个样子的:

也就是说,知识分了四类:

(1)最中间的,就是那些你很懂的东西。我们给这个圆起名为M吧。我们熟知的知识的半径,叫它r吧,假设r=1。

那么,我们熟知知识的面积:

M=π(1)²=π

(2)外面的这个大圆,就是你所有的知识,我们给这个圆起名为A吧。我们所有的知识的半径,叫它为R吧,假设R=3。

那么,我们所有的知识的面积:

A=π(3)²=9π

(3)A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压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什么连一些名词都没有听过。所以,这部分,暂时不管它。

(4)中间的圆环,就是那些你知道的但是不熟知的知识,我们给这个圆环起名为K吧。这个K很有意思。我称之为我们的无知之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当自己无意间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的一篇文章,上面提到了一个词“薛定谔的猫”。自己之前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但是也就是仅限于知道而已。

这篇文章又激起了自己的兴趣。于是进行了一番百度,知道了更多的东西。哦,原来它说的是量子物理中的不确定性。

这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呢。

相当于自己从A之外又得到了一点东西,拿到了A之内,也就是A与M之间的地方。但是这个东西,是自己不那么了解的,不是那么懂得的,也就是知道而已,这就造成自己的无知感

原来在这个领域,自己是那么无知。还有这些东西呢,它们的内涵是那么丰富,可是我只知道个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看得到但是看不懂的区域的半径,我们称之为u吧。也就是u=R-r=2。所有的这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集合,就是K

如果我们定量的表示一下,那么,K的面积:

K=A-M=9π-π=8π

这就是一种用定量的方式来定性分析。这个8π就是自己无知感的大小

于是,这种无知感会促进自己的学习。于是,我就买了好几本书研究一下这个“薛定谔的猫”到底有什么稀奇。

当我可以对别人很好地讲述这个猫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假定,自己的核心知识有所增加。也是就是说,r变成了r’

也就是说,当我们认真地学习了之后,自己熟知的知识的半径或者面积在增大。此时,即,r在变大

为了好计算,假设我们新学习了1的知识,那么,新的r’=1+r=2

此时

M’=π(2)²=4π

那么,我们的无知之环K’的面积:

K’=A-M’=9π-4π=5π

此时

K=8π>K’=5π

这么说,通过学习,人们的无知之环是应该减小的啊,怎么越是哪些知识渊博的人还越是会说自己越无知呢?

这和我们的感觉不符啊?

别着急,让我们再看看。

哦,找到问题了。原来,我们错误的假设了A不变!其实,在r变成r’的时候,同时R也变成了R’

那,再来计算一下:

新的总体知识的面积

A’=(u+r’)²π=16π

我们的无知之环K’的真实的面积:

K’=A’-M’=16π-4π=12π

此时,

K=8π<K’=12π

也就是说,无知之环的面积是在增加的仅仅是r增加了1而K就增加了4

所以,这不是他们在谦虚,而是真的这么感觉的!而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更加强烈

这又是为什么?

还是用那个猫的例子。当我去研究这个猫的时候,又发现了惠勒的龙、平行宇宙、爱因斯坦的光箱还有什么退相干理论……,妈呀,越来越不懂了……

也就是说,当自己的熟知半径r在增加的过程中,u增加的更快!也就是说,每增加1点r的时候,可能会有2点u增加进来

这时,在这个新的状态下,我们再看看:

当我们通过学习,使得自己的r有所增加,变成了r’=2的时候,

M’=2²π=4π

此时,u增加得更多,变成了u’=2+u=4,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总量的增加不是r’-r=1,而是还需要加上u’-u=2,也就是总体增加了3!

这时,我们再算算面积:

知识总量:

A’=(u’+r’)=(4+2)²π=36π

核心知识:

M’=(2)²π=4π

此时,我们的无知之环的面积:

K’=A’-M’=36π-4π=32π

K’-K=32π-8π=24π

OK,到这里聪明如你肯定早就明白了:感觉上,知识的增加是线性的,但是那种无知感的增加是平方关系。这也就是那些知识的大师们,为什么那么谦虚的原因了吧。

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知识范围(r),而且,同时提高了我们的视野(u)的范围,而且,这种提高比核心知识的提高更快

正所谓,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怠矣!

所以,想进步,我们就去提升自己的r好了,提升r 的同时,u自然而然的会得到提升。但是,同时我们要知道,K也会随之增加。

这会不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呢?……

还有,现在的信息泛滥,实则是另一种情况:就是仅仅增加了u,所谓打开了视野。但是,这时,别忘了,K,也就是我们的无知感增加得更快,怪不得现代人那么地焦虑了

但是,这种焦虑感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只能live with it,就是和它和谐共存,达成一种平衡

很多情况下,不论是认真地学习M知识,还是泛泛地浏览K的内容,总之都是增加了K的面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无知所带来的焦虑感。本想减少,却只能带来增加,看似奇怪,但,这确实事实。

别说是我们,2千多年前的古人也看明白了。

要不,庄子怎么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庄子

本着学习的态度,再研究一下,发现后面还有一句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 庄子

有人解释说,后面的“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的意思是: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还玩命地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更是玩完了

不知对否?求赐教。

今日必须成长:

白板,不仅可以用来给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用来整理自己的思路也很有用,甚至,更好玩。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越学习越感觉自己无知?

    越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人越是会说自己越无知?!他们是在谦虚吗?不,他们不是谦虚,他们是真的这么感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 越学习越觉自己无知

    昨天开始看李录的那本书,发现自己知识好浅薄,读的书太少了。 推荐序言里面写的,作者在哥大读书的时候,同时拿了经济学...

  • 为什么阅读书越反思越写作,越感觉自己无知?

    知识越多,懂得越多,越了解自己,所以,你的感觉是对的。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能让自己变得更厚重,正所谓见多识广,懂得...

  • 7.15

    越学习越看到自己的无知

  •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

  • 最近很想学习

    越不学习越不想学习,越学习越想学习。如老话说的好,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无知,然后越发想学习,然后不断提升自我。 当你持...

  • 热爱就是允许一切发生

    ①越优秀的人越感觉自己平凡,越智慧的人越感觉自己无知。越坏的人越看不到自己的坏,越愚昧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愚昧。 ②没...

  • 杜娟30日读送宗伯乔白岩序有感

    今日学习分享:越学习越沉静、越学习越有智慧认识到自己过往的种种无知与肤浅;同时也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越想学,更是喜欢...

  • 小白学基金和股票-估值 1

    最近学习的股票和基金部分知识,发现越学自己越无知,越学感觉自己越韭菜。这么多的知识没有掌握,就拿着现金冲进股海和基...

  • 学如不及

    080.《泰伯篇》学如不及:为啥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不学习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越学习越感觉自己无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a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