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勒奈·笛卡尔
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普遍怀疑
笛卡尔从小就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但他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是无用的知识,所以他早早的离开了学校而走向了社会。
笛卡尔认为神学太神秘,哲学众说纷纭,而逻辑只是一门证明的学科却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的发明。
因此笛卡尔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
因此笛卡尔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都清楚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笛卡尔的对彼时现有知识的怀疑体现了他的怀疑主义。
但与之前的古希腊的怀疑主义不同的是,古希腊的怀疑主义怀疑本身就是目的,因此他们提出悬置判断,不做判断;而笛卡尔的怀疑的目的不是怀疑,而是为了找出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
这一点笛卡尔和培根一样,培根的四假象也是为了找出那些真正的不可怀疑的东西。
用笛卡尔的话说,怀疑就是为了“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从而去“找出磐石和硬土”。怀疑了神学哲学和逻辑学之后,笛卡尔认为有一门学科是可靠的,那就是数学。
笛卡尔本人是一位大数学家,解析几何就是他的数学智慧的体现。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律导致了数和形的分离,这就导致了西方一直以来认为数是更本质更神秘的东西。
而笛卡尔的解析几何重新结合了数和形,结束了两者几千年的分离。
尽管笛卡尔认为数学是最有可能建立未来知识大厦的根基,但是一直却没有人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因此笛卡尔明确的表示一定要将其从心中彻底清楚,或者用理性来对其矫正和重建。
关于什么东西可以怀疑,什么东西不能怀疑,笛卡尔有个准则就是-“清楚明白”。
“凡是我们清楚明白地设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
这条规则就是检验一切真理的绝对准则。
但“清楚明白”本身就是一个不“清楚明白”的准则,因为它是一个主观性的准则,而不是一个客观性的准则。
说到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唯物主义者的答案都是实践。但是在一些超脱实践范围之外的问题,我们如何得出答案和真理?例如“人死后是否真的有灵魂?”,人不能去通过实践“死”来寻求这个答案。
人总是去追问永远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这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因此当面对一个永远无法用实践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诉住诸于自己的感觉经验。因此人总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之中,活在自己的经验之中。
尽管笛卡尔在思想上十分具有怀疑精神,但是他在实践方面却明确表示“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
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笛卡尔的谨小慎微。他在思想上敢于向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一切传统权威挑战,在行动上却奉行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我思故我在
根据笛卡尔判断真理的准则“清楚明白”,他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
例如远看一座塔是圆的,近看却变成了方的。那么我怎么知道近看就一定比远看更准确或者更正确呢?因为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定。
一个筷子是直的,把它放在水里看起来就是弯的,我们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因此世界也是不可靠的。
人的身体也是可以怀疑的,因此有时候做梦梦见自己没有肉体,但我还在思想,因此我也不知道做梦的时候是真的还是醒着的时候是真的。
另外,有些人断了一条腿,但在下雨天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疼痛,那么腿到底是不是真的也是值得怀疑的。
甚至笛卡尔认为最可靠的数学也是值得怀疑的,例如2+2=4。我们不能排除这本来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有可能只是上帝在创造我们时,有意把我们造得每次都犯同样的错误,觉得它们说对的;又或者这不过是一个妖怪精心设计的骗局。
笛卡尔怀疑上帝,怀疑客观世界,怀疑自身肉体之后,发现了有一件事情是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怀疑本身。
因为我在怀疑这个事实是我亲自体验到的,就算是从逻辑上去怀疑“怀疑本身”这件事,也还是处在怀疑之中。
因此,笛卡尔找到了他的不可怀疑的东西,也就是他那磐石和硬土-怀疑本身。
所谓怀疑,就是思想。
而思想,就必然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的存在。
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能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
我
“我”是一个纯碎的精神性的实体,每一个实体都只有一个特定的属性或本质,而“我”的唯一本质属于就是思维。
笛卡尔解释说:“严格的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
这里的“我”是超越形体的,只有思想才是“我”的本质属性,“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只要“我”一停止思想,自身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在这里笛卡尔遭到了批判,因为“思”是一个过程,而“我”是一个主体或者实体,“我”是“思”所依存的一个基质。两者并不等同。
用康德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逻辑主语,而不是一个实在主语。
它只属于一种逻辑上的假设。
“我思故我在”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是直觉活动的结果。这说明笛卡尔作为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最初也是从内在经验出发的。
但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真理的标准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哲学的出发点,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确立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思想的全部内容。
笛卡尔下一步的工作是从这个我们迄今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命题出发,推导出他确定的知识。
从自我实体的推导不是仅仅在思想范围里的演绎,它需要从自我的思想领域过渡到思想以外的实在领域。
思想与实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系列,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性质的对象。
笛卡尔认为“自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在确立了哲学的第一原理之后,笛卡尔除了一个“思维着的我”之外一无所有。
而笛卡尔要想走出“我”的狭隘圈子来建立某种形而上学系统,就必须要超越自身。
在西方的传统,任何解决不了的问题人们都习惯搬出上帝。
例如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但当人们问起最初的推动因时,牛顿还是搬出了上帝来解决问题。
笛卡尔说“凡在清楚明白所设想到的都是真实的。”
笛卡尔首先承认自己是不完满的,因为他自己在怀疑。他之所以知道自己是不完满的,是因为有一个完满的东西存在。
而这个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
那么这个关于完满的东西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
首先它显然不能是从外界感受来的,因为在此之前笛卡尔就对外界的一切进行怀疑了;
其次它也不能是从“我”中产生出来的,因为不完满的东西不能产生出完满的东西;
另外它也不是来自不完满对完满的否定,因为笛卡尔认为:如果在你不知道完满的东西之前,你是如何得知自身是不完满的呢?
因此,一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完满的东西把这个观念通过天赋的方式放在我们的心中。
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同样,笛卡尔也重复了安瑟尔谟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一个完满的东西的观念中已经必然的包含着存在。
正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必然等于一百八十度。人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必然想到一百八十度,而想到一个完满的上帝就必然想到上帝是存在的。因为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上帝就是不完满的。
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一方面是通过上帝来保证“清楚明白”的真理标注的可靠性,从而使一切来自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具有不可怀疑的真理性;另一方面是通过上帝来重建已经被怀疑的外部世界,从而使一个广阔的心物二元论世界得以建立。
不过,虽然笛卡尔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上帝毕竟是从自我中推理出来的。由于近代哲学的重心就是认识论,因此笛卡尔实际上是把自我意识置于上帝之上,只是在理论需要时才拿出上帝的权威来确保从自我意识向二元论世界的过渡。
因此在笛卡尔这里,上帝在桀骜不驯的自我意识面前不过是一个跳板而已。
天赋观念和理性演绎法
上帝的存在构成“天赋观念”的合理性根据。
笛卡尔通过上帝把之前怀疑的客观世界又重新建立了起来。
“天赋观念”是唯理论者始终坚持的知识来源和前提,唯理论的整个知识论系统就建立在“天赋观念”和理性演绎法的基础之上。
笛卡尔认为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无非是三个来源。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天赋观念”,它包括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关于上帝的观念都是天赋的。
第二类是指由感觉提供的观念,例如我们所听见的声音,看见的太阳,感受到的热等等,笛卡尔承认这类观念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它们经常不由自主而呈现给我”。
第三类就是一些关于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虚假观念,如天马,美人鱼,妖怪等等。
笛卡尔认为由感觉得来的观念虽然不是完全虚假的,但却是相当不可靠的。因为感觉本身并不能为判断这些观念的真假提供证据。例如一个水肿病人虽然体内水分过多但仍然感到口渴。这说明我们无法用感官来断定真假,只有依靠理性才能使我们获得真理性的知识。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来源和前提,所有真理性的知识都是以“天赋观念”为依据而清楚明白地演绎出来的。
与培根一样,笛卡尔也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他将理性演绎法当作获取真理性知识的唯一途径。
理性演绎法是从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一步一步清楚明白地推演出各种命题或定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在这种演绎的过程中,只要作为大前提的公理和推理规则是确实无误的,推出的结论一定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这些公理和推理规则是建立在“天赋观念”的基础之上,而“天赋观念”则以上帝的权威来作保证。
但笛卡尔强调他的理性演绎法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三段式,而是结合了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这三门科学的有点的新方法。
他试图永恒精确的数学语言取代亚里士多德的日常语言作为演绎法的基础,以数学方法为基本模式来重建逻辑学的大厦。
心物二元论
笛卡尔通过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不仅保证了我们的观念和知识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也在本体论上成为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由以确立的逻辑基点。
笛卡尔认为上帝作为一个绝对实体,它创造了两个相对实体,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正是由于上帝才保证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并行。
他按照几何学的演绎方法去论证:因为上帝是一个具有十分伟大能力的东西,而一个具有十分伟大能力的东西可以创造出天地以及世间万物,因此我们只要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也就证明了上帝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其次,上帝是一个全能的存在者,所以他完全可以使没有肉体的精神和没有精神的肉体存在,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和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
笛卡尔对实体做了一个定义:“凡是被别的东西作为其主体而直接寓于其中的东西就叫做实体。”这个定义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定义。
笛卡尔把实体分为绝对实体和相对实体,前者是“自因”的存在,即自己说自己的存在的原因,这种绝对实体就是上帝;后者是只依靠上帝而不依靠其他事物就能存在的嗯东西,这种相对实体有两个,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相互独立互不依靠,但是它们都共同依靠上帝。
物质实体的唯一本质属性就是广延,它遵循自然规律而运动;
精神实体的唯一本质属性就是思维,它根据天赋观念的自由意志而行动。
物质无思维,精神无广延,它们构成了两个互相平行的世界本原。
一切物质性的现象都依附于物质实体,一切精神性的活动都依附于精神实体,它们分别按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运行,这就构成了一种古典的二元论体系。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原则是有现实矛盾的,最大的例子就是人。
如果说一个人的肉体是物质的,那么人的精神就是精神的。
很明显在人的身上,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发生了交集,并且相互影像。
笛卡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他的身心交感说。
身心交感说
笛卡尔生前所写的最后一步著作【论灵魂的感情】,就试图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行研究以说明身心之间的交感。
在笛卡尔看来人不同于动物,因为人具有理性。因此人是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联合体。
笛卡尔相信在人身上的某个地方负责把身体的信息传递给心灵,再把心灵的信息传递给身体。
他顺着血液一直寻找到大脑,最终在大脑中找到了一个叫松果腺的小腺体,笛卡尔相信这个小腺体就是他要找的身心交感点。
他解释道,当感官受到外物的刺激时,一种叫“生精”的血液精华就会沿着神经和血管把这这种刺激信号输送到松果腺,作用于处在松果腺中的心灵,使之产生关于外物的观念;反过来,当心灵产生了某种活动的观念时,它就在松果腺中把这种观念传达给“生精”,再由后者通过神经和血管传递到肌肉,使肌肉发生收缩和舒张,从而引起身体的运动。
但是这种身心交感说并没有解决心物二元论的问题,因为心灵既然是一个没有广延的精神实体,它又如何能够通过一个占有空间的松果腺来与身体发生作用呢?
除非笛卡尔承认心灵也是物质性的,但这样一来,笛卡尔就从二元论者变成了唯物论者。
事实上,身心交感说与心物二元论在理论上是直接矛盾的,这种矛盾不仅折磨着晚年的笛卡尔,也使之后的唯理论者都要面对这一超级难题。
物理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
笛卡尔说是一个二元论者,在广义的物理学中则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
物理学以物质实体作为研究对象,物体实体的唯一的本质属性就是广延,即占有空间。
笛卡尔与后来英国的牛顿成为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
笛卡尔强调物体与空间在范围上是同一的。
他提出一种充实的空间关系,即认为任何空间都有物质存在。
他把空间比做鱼塘,鱼塘中即使没有鱼,仍然是充满水的。而物体就在空间中运动,就如同在水里游动一样。
空间总是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笛卡尔的这种“充实空间”的思想比后来的牛顿提出的“绝对空间”观点更加高明。
与霍布斯一样,笛卡尔不仅把广延说成物体的唯一本质属性,而且也把机械运动当作运动的唯一形式。
另外,笛卡尔关于宇宙起源于原始星云的漩涡运动的思想也预示了后来康德星云说的诞生。
笛卡尔的爱心函数
1650年,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丁。
年迈落魄的笛卡尔对这些年轻的公主讲起了他的解析几何,并当上了她的数学老师。
每天形影不离的两个人产生了恋情。
但好景不长,恋情被国王发现,笛卡尔被驱逐。
笛卡尔后来一直思念着公主,也一直给公主写信,但是每封信都被截下来。
一直到寄出的第十三封信之后,笛卡尔死去了。
在这最后一封信上没有写一句话,只有一个方程:r=a(1-sinθ) 。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 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 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来自哲学的呓语 谁的声音如梭
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说
.......
公众号:讲哲学的叶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