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浓)
网络美图,侵权删1.
那些担心伴侣不爱和不接受自己的人,总是将微小的伤害解释为拒绝,导致他们贬损并疏远伴侣;那些对伴侣的爱和接受,抱有信心的人,表现出较少的自我防御,与伴侣的关系也更加亲密,爱的确有助于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
男人和女人因为一些矛盾摩擦冷战开始持续几日。某天下班后,男人想缓和一下氛围,回家后却发现女人没有做饭躺在床上,家里唯一的几颗水果被女人吃了。饥肠辘辘的男人开始心里嘀咕,果然啊,一个都不给我留,果然不关心我了!马上将求和的念头抛开,然后俩人没有沟通和缓和,继续冷战。
其实那天刚好女人生病了,回来吃了几颗水果就躺下休息。究其原因就是,连续几日的冷战(不接受)导致男人没有往有利于关系缓和的方向去想。
2.
敌意,几乎总是招致敌意,那些认为对手不合作的人很容易诱发对手的不合作。
马克斯·耐德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揭示出,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这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
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斯内德等人,让男学生与他们认为有吸引力和没有吸引力的女性通电话,根据对通话过程中女性声音的分析发现,相比被假想为无吸引力的女性,那些被假想为有吸引力的女性,与男学生交谈时,要热情得多。
男性的错误信念会引导他们的行动。进而导致女性证实了他们认为美丽的女人会悦人心意的刻板印象,从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也就是说,当你认为这个人喜欢你的话,你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让他喜欢你的一切特性来,他在看到你身上有他喜欢的特性,他就会更加的喜欢你,这样,你们的亲密关系将会走向一个良性循环。
他那样对他对待他,就好像他真的非常好,他越是这样,罗蒂就越发心情舒畅,并变得越来越好,并且他自己也受其影响,变得非常好,如此循环往复,不是恶心,而是良性的循环(冯·阿尼姆《魔幻的4月》)。
你认为我好,我就真的好了。
3.
行为确证,这个现象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的评价是否真的是学生行为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结果呢?
威廉卡拉诺和菲丽丝美容,对4300名英国学龄儿童做的一项相关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不仅仅是良好的表现,会伴随老师的更高的评价,反之亦然。
我们能用实验的方法检验这种教师期望效应吗?假如我们有意让老师产生这样的印象,四个随机选择的学生,能力超常,老师是否会给这四个学生特殊的关照,引导他们表现更出色呢?
在旧金山的一所小学中,随机选择几名被测试的学生,并谎称他们智力超常,其实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测验,而这些人真的在随后的IQ测验中出现了飞跃。
也就说,老师对有一些表现差生的学生的问题,是因为老师对他的期望值比较低,当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期望值高的时候,这些学生后来阶段的表现将会很优秀。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孩子是需要激励表扬的,一味贬低他,只会令他更加自卑,更加认为自己无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