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作者: 五二同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15:12 被阅读33次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说实话黄金时代伤我够呛。我并不看好明月几时有的票房和表现。要不是朋友圈里一个同好卖力推荐,这个电影估计被当成个红色电影直接略过了。只是因为周迅,因为叶德娴也因为我想要给自己一点光亮。

  我很喜欢军事联盟里的崔琰临走时的一句话,哪怕一点光也要给后世留点亮。我们的历史写就从来都不会是刀刀见肉的十月围城。而是一众小人物的舍生忘死,杀身成仁。他们可能是世家千金只想活的有尊严,他们可能是一干文人,只想用文字表达理想,用文字和侵略者战斗。抑或者是小资的文艺青年,他们可以烤肉印刷,也可以充当侵略者的知己朋友,可他们从未忘了自己中国人,自己应该为救亡图存做什么。他们也或许是刘黑仔,用一生写就一段传奇,抑或是方姑,国永远在家的前面,他们坚定信念相信明月会有,胜利会来,至于代价,无非一条命而已。

  这个电影叙事娓娓道来,画面沉静优美,更多的是以局外人的眼光特别简洁的表述一段历史。一段香江传奇,一段小人物奋不顾身走过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路。没有长短只有对错。这里面有好心的检查者,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可是总要糊口。也有看到地下火放到心头,欣喜万分的一脸向往青春少年。这些一起交叠构成了一幅画卷,一副在日军包围下的群戏。

  这部戏里有母子情,有夫妻义,更有爱情和信仰的交织。李锦荣和方兰的爱情美好而又简单,被铁蹄蹂躏到连一个拥抱也难给予。他们的最后一面克制但情深。连一个完整的拥抱都不能给予的恋人,就一起奔赴最后的死局,淹没在滚滚红尘中。方兰和母亲的是我们很平常的母女情,你有时侯厌烦她的唠叨,不喜欢她的指手画脚,更讨厌她的事事掺合,可你却一直明白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而你们都是中国人。为了这三个字刀山火海,以命相博。不识字的老妇人不懂家国天下,她只知道日本人很坏,她只知道不可以带累别人。她只知道她想替女儿分担一下,至于前路如何,总不会疼过生一胎就是。

  许导演可能是女人的关系,她对情感的把握真的很动人,也很用心。富家千金最后扶着老妇人,是患难同胞也被家教使然。可她还没来得及说出那句原谅,便走了。她不后悔,我知道。我也清楚她们都不后悔,抛头颅洒热血,她们为的不是成就一段英雄史诗,只是想让明月快点有,只是想让这片早点脱离战火实现安宁。她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说不出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她们只是想着地下火终有一日能在地上,能够燎原,能够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带来一丝希冀,能够让彬仔好好做个开计程车吃饭的人。

  香江没变,维多利亚港一直如此。前仆后继可歌可泣是我们的想法,她们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改变那个境遇而努力罢了。方姑的27岁定格在刘黑仔的29岁里,永远历久弥新。刘黑仔的一生都在做着他认为对的事,伟大而又充实。这是他的信仰也应该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指明灯。就像李锦荣一样,我们可能不知道那个日本宪兵队,哪些个日本宪兵队里有多少怀着如此信念隐藏暴露然后牺牲的人们,他们可能前面还是日本士兵称兄道弟的朋友,被世人不齿,后脚连罪名都不用安就被一枪爆头,甚至这样的死法还是求仁得仁。

  这部电影的音乐很好听,舒缓哀恸却不感伤,果然是久石让的作品,和风格相得益彰。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导演总是喜欢这种讲述的画外音,这个彬仔太让我出戏,不是梁家辉的演技不好,而是他就是他,我有些入不了戏。不过最后华灯初上,香江两岸灯火通明,高楼大厦,安宁和谐,吾辈先人想必安心了,因为这盛世应该如你们所愿吧。

  这部电影从电影角度来说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但是我很感恩这些演员的不遗余力,成就了一部细腻情怀的佳作。她也许不会让你热血沸腾,但会让你扪心自问,同样的境遇我辈会不会揭竿而起。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黑暗,我们想要的这样的光明,也想要这样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些亮,前人们的血性付出让我们拥有了今天。从这点上我感恩导演的留白和精雕细磨,这里面的一切都停的刚刚好。

爱侣的生离死别,导师的胜利再见,母女的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都戛然而止,导演不告诉你对错是非,一切都在你的想象里。李锦荣的掷地有声地发问

“你们难道只会抢劫和杀人吗?”

方母的

“我不识字很耽误事的。”

以及方兰蹲在地上痛哭因为她别无选择,她不能放弃所有来营救母亲。谁都不是英雄,可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自己变成了英雄。

  无话可说而又意犹未尽。其实好多时候语言的苍白就在于那种情感莫名的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却又言尽于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好久没看过一个人的电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cx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