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究▪性▪学习想法
没想到“丧”,也是我们的营养呢

没想到“丧”,也是我们的营养呢

作者: 祖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5:44 被阅读70次

    社会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内容营销 “无丧不成‘席’”,扎心灰色的瞬间——就是小确丧。

    第一次感受到“丧”的美,是卢巧音唱的《垃圾》,黄伟文写的词:

    为你盛放 颓废中 那媚态    /     留我做个垃圾 / 长留恋于你家

    网络上看到的第一句抄下来的丧文案,来自王尔德(待考证,不知是不是他说的):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第一次将“丧”发扬光大,做成的产品,是网易云音乐“丧茶”:

    前男友过的比我好冻柠茶、只有别人红红火火果茶奶盖……

    科技发达,网络无所不在,没有战争(至少大多数国家是),世界一切似乎触手可及,只是我们限于没有钱。

    商业社会高速运转和欲望的升级,两只眼睛被亿万新鲜热讯刺激完毕,转身投入到忙碌当中去。不管是瞪眼醒着还是梦中,只给我们留下赤裸裸的三个字:困、累、穷。

    寻找绝对的欢乐?

    我丧故我在 --有趣的真诚

    如今物质享受如此丰富,古人没有手机宽带,灯光没有七彩的,难道不会觉得丧?

    古人的丧凄美动人,主要是文字作品押韵对仗,要把丧说出来并流传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丧不够,还要美,用现代的话来讲有点类似:悲伤逆流成河。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一生肝胆尽抛与人,却不如当初不认识)——顾况 《行路难三首》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不用多解释,深有感者千千万)——元稹《悲遣怀》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我没有功成名就,你没有出嫁,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如别人吧?)——罗隐 《赠妓云英》

    诞生于十九世纪初的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也是丧的一地。在他的著作《恶之花》里说到:“梦幻总是紧紧地吧心灵抓住,而实境总是轻易把理想抛弃”、“挑剔的人总是自以为美貌。”他甚至认为任何企图改变现状的努力都是无效的。

    丧的文化自古至今都有,只是普遍的群众心态没有成熟的基础,加上没有网络的帮助,难以广泛地流行起来。

    以前遇到难题,习惯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缥缈无答案。

    如今遇到难题,习惯自我三小丧:我很糗,我迷惘,我不知未来怎样子。

    时代的贫富分化远比想像的还要大,努力能实现的挣钱目标通常来源于不可靠的自信,说到底,不一定谁一辈子努力就能成功。但绝对的灰暗是不符合人性的,人性是追求愉悦,并且以为基本,尝试扭转现实。

    “一时受挫没关系,再努力一下,你就绝望了”,这就是典型对现实的承认,带着戏谑和反叛,说出了那些挤在公共车厢、被钉在方格办公桌、被压在大气污染和生存威胁下的人群心理,这无疑是一场心理拉拢战,一下子将以前虚伪的成功学战队,拉拢到了反成功学,开放肆意地戏谑看不惯的、纠缠不清的世俗。

    首先要致谢成功学,没有这个娘胎,丧气文化不会这么有趣。以前人们不接受成功学时,会攒一堆意见,聚在一起批评它,但没有撑得住场面的组织,也没有流派。

    但是现在好了,人们建立了新的派别,丧气派。又鉴于丧气内容通常能传达很豁达的真理,所以暂且把“小确丧”、“负能量”等类似文化,称为“丧达派”。

    丧达派文化真实存在于每个现代人身上,丧达是一种对自我的承认,对社会的态度,这是区别于旧时代社交文化,甚至是表达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我丧故我在。

    “丧”思想,比成功学更具独立思考精神,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庸俗想法叠山成海,用丧的角度去敲打,庸俗溃不成军。

    尽管日常困、累、穷,我们还是向往欢乐。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欢乐。我曾试着想象,人类刚诞生的时候,快乐的种类一定是比现在的人少,诞生之初他们只能靠刺激感官去获得欢乐,但是现代人的欢乐,有很多参考系,有民族特性、表演文化、感官、兴趣人群的特征等等,一个人的致命笑点你可能一点也不理解。

    丧引人发笑,它不是那种绝对的,例如看一个人摔倒发笑,它是相对的,建立在以往的成功鸡血吹嘘当中。


    先丧为敬--和吐槽相生相成

    现在是谁先主动“丧”,谁就掌握主动权。

    马男波杰克(【美】BoJack Horseman),简直是“丧”尽天良,日常最细微柔软的丧气都被他发现并讲出来了;苦笑男孩(【美】Gavin Thomas)颇具魔性的职业假笑,与人们平常的假笑场景产生强烈共鸣。

    丧是全人类普遍的苦,用策略的眼光看,是釜底抽薪:我先把自己说死了,看负能量怎么让我痛苦。

    注意,丧并不是“破罐子破摔”,虽然在部分长辈看来的确是这样的:你们这群年轻人,活的比我们五六十岁的人观念还灰暗!

    不奢求能和父辈保持同级别的理解了。“破罐子破摔”是不进取, 不积极。成功学和鸡汤只是告诉了人们所有的奋斗最后都会变好,但是没有告诉你只有少数人能变好,更多的努力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的。

    网络世界使得我们迷失了很多,但是也使得我们的看清了很多。与其被别人戳破这层生活的真相,不如自己先打破,先“丧”为敬。

    正如古人说的,一了百了。免得自己挂上一个奋斗的牌匾,还整天想着怎么吹牛鼓励自己,如何维护悬在空中的牌匾。让我想起新东方俞敏洪老师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当年俞敏洪老师的境遇和大多数的我们很像,长得也不出色,能力也不超群,到处看到的都是灰色。正因为是这种真实的认知,才让人们脚踏实地,向上看去。你说我没用是吧,我仔细想先,的确自己没有很大的用处,长得也不出色,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毛病。生活的原貌如此,我可以选择我的世界观,可以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出发。

    这是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在真实的基础上,繁衍自己的成年人生。打破虚空看见真实,真实带来安全感,安全感带来进步的斗志。

    想想,近来很流行《我们无法成为野兽》(新垣结衣主演,点名回味)、环时互动为京东电器做的刷屏海报、沙雕视频,态度真诚,带些调皮,都是这一类的价值观内核。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丧看似反正统,反进步,实际上给年轻人在焦虑中提供一种安全感。所以统称之为“丧达”,是比较合理的。

    嘴上说着起来全民皆丧,但是你看晚上十点那些还在加班的年轻人,有说累么?两眼发光,战斗力十足。

    日本社会走的比我们远一点,在小确丧的表达方面,从日剧的挖崛来看比我们丰富,更多细节。但是我们是在一个同频生活的时间线上,国内的“丧气”发展和日本、欧美有共性,始终是部分相交,很多特异是存在的。

    丧和吐槽很多时候难以分开,某种程度上,把丧的段子归纳为吐槽也是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有《吐槽大会》而没有《小确丧大会》的原因吧。吐槽是上能激励,下能发泄。丧的基础一般都是往下。

    记得一张关于吐槽广场舞的图片是这样的,图:许多年美女在跳广场舞。配文:事实证明,我们讨厌的不是广场舞,而是大妈。

    或许社会发展更加分裂的某一天,会有“丧达大会”。

    丧到花开--节奏能持续多久?

    人类逗乐自己的技能没有退化,相声段子层出不穷,思考形式也多如牛毛,说不准这丧达派是取代成功学的门派,又或者是像多数互联网APP一样,昙花一现。

    但可以肯定的是,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一切事物的迭代都在加快,以前的一线明星能红20年,现在的能够连续红2年就不错了。

    存在即合理,可以肯定的是,丧达或多或少有以下好处:

    使人在习惯鼓吹的文化中落回地面,重拾安全感;

    让人破涕为笑,缓解压力,在时代苦涩中得到欢愉;

    给人启发,记住一些独立思考的角度;

    看穿不学无术之人的鼓吹,以免上当受骗;

    表达直接,不绕弯子,友情、感情该留的留,丢的丢;

    ……

    从自媒体的欢乐可以看到,丧达让人们更自由地伸展拳脚,在各处奔波中反着漂亮的跟斗,上蹿下跳,好不欢喜。微博上#五音不全群#话题的热闹,正是有力例证。

    个体感受越来越重要,兴趣群体的划分越来越细致,相互独立而和谐,很多遐想来不及记录或许就发生,发生了也来不及反应就过去了。未来我们以怎样的方式见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想到“丧”,也是我们的营养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g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