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爱好者,更论不上玩家,对于原声木吉他,自始至终更多的应该就是单纯的喜欢吧,因为十一年过去了,在技巧上我虽然没有太大的质变,但我却依然拥有着它。很难说出这种感觉,就是觉得微妙,所以心血来潮想记录一下我的几把吉他。
我的第一把吉他是蓝色的古典吉他(已经找不到了,后来家里搬家搬丢了),实际上也是我最怀念但最不好弹的一把。大概怀念是因为它就像是“初恋”吧,而且是我哥送我的(90块钱买的)。印象很深刻,2007年夏天,《情非得已》的切弦技巧带我进入了吉他弹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放学就踩着单车往家里飞奔,然后就是水木年华了、陈楚生了......每次想起蓝颜色的这把琴,我还会联想到我的铁哥们吴伟健,我们也是十一年的好朋友了,这个数字并不是凑巧,只不过是我们因为吉他而认识。后来有一段时间很奇葩,只要一放假我俩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起观看网络视频:beyond炫酷的solo、飞琴行卞赛平的弹唱(哈哈哈)......这把吉他更像是一段友谊的存在,其实我自己还不确定吉他是因搬家弄丢的还是后来被这个老铁拿走了,不过也还好,无意留下了“遗照”!

后来上了高中了,在一次班级活动的节目选取中,我自荐了弹唱表演。但一时却没有一把上得了台面的吉他,所以就有了第二把吉他。说起来惭愧,这把吉他是忽悠老妈后多拿了零花钱买的(后来已澄清哈哈)。购于2009年春天,潮阳棉城唯音琴行,歌丽雅41寸D桶合板琴。

班级活动上的一首《我真的受伤了》,让我结识了更多同年级同学。有了歌丽雅之后,我开始更多地接触了日本指弹曲目,最开始是岸部真明的《花》,这也让我见识了有“特殊调弦”这样的操作。押尾桑的《黄昏》也让我乐此不疲反复玩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还在用MP3,下载的曲目尽是岸部真明与押尾桑的指弹曲子。很享受学校熄灯后听指弹曲子的感觉,无限的遐想。
合板琴指板都比较差,左手指常按的品位容易留下明显印痕,大概这把歌丽雅上的印痕就是在高二高三这段时间留下来的,懵懂的岁月有过坚持的爱好,很感激!后来上了大学我跟我的歌丽雅还一起欢送军训教官,欢送同学入伍,为好友竞选学生干部助威。歌丽雅给了我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它更多地表达着青春与朝气。


2014年至2017年这段时间,我几乎把我的吉他爱好给遗忘了,大概是毕业的迷茫,或是工作上的浮躁,把最初的热情给吞噬了。不过真正喜欢的,始终还是会存留心底。今年4月份,我当初的好朋友阿健买了2张岸部真明深圳场子的门票,就这样,4月8日晚上,我俩跟一群“发烧友”在A8厅听帽子叔从《hajimari》弹到了《流行的云》。

也许是现场音乐的魅力,又唤起了我的指弹热情,回到佛山后,就起了买一把好一点的吉他的念头。第三把吉他,也就是“现任”哈哈,购于2018年4月22日,广州白云区,Dove面单系列。

到了忙碌的年纪,吉他更多的是帮助我调节工作与生活的上的情绪,甚至可以更高层次地来说是管理情绪吧。当然,除了自我娱乐,我更愿意弹唱《成都》给女朋友听。
好了,打个广告组个队,2019年1月6日广州有押尾桑的场子,有一起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