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本解读听课笔记

文本解读听课笔记

作者: 心怡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7-05 21:04 被阅读0次

文本解读的现状

1.文本解读没有解读

      文本解读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然后再阅读文本,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尤其是自己以为熟悉的课文)。备课时会较多地甚至是大量地阅读包括教学参考书在内的相关资料,最后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却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文本解读只有仰视

      欣赏性阅读对文本是持一种只见文本不见读者的“仰视”的姿态。阅读教学倘或习惯于采取仰视的姿态对待文本,其言说往往对文本有顶礼膜拜而会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从而陷入一种“文本中心”的境地。

由于我们教材所选入的人或事非“平常”人、非“寻常”事,我们在解读时更多地会走入“仰视”的误区,对于文本中人物的闪光点、事件的特殊性、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肆意”地放大,在放大中人物变得飘渺、变得“高大”;事件变得传奇、变得“神”化;精神变得“崇高”、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3.文本解读给文本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用现成的套子和事先认定的概念给文本定性。比如一解读杜甫的文本,就贴上“忧国忧民”的标签,却不知“黄四娘家花满蹊”之类的文本,根本就谈不上忧国忧民;一解读鲁迅的文本,就贴上“匕首投枪”的标签,却不知鲁迅的不少文本中也存在着脉脉温情。一旦形成了对文本的某种认识就很难改变,不仅不能超越自己,对其他不同的观点也常常排斥。凡是有新的说法,都不愿接受。文本千差万别,而标签却很有限,这样的"解读“往往生硬无比,破绽百出。

4.文本解读重心失当且僵化

      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法,构思如何教学上的少,真正的阅读把备课时间花在资料搜集上的多,花在教学形式上的多,花在设计练习上的多,而花在阅读文本上的少。

缺少真正的阅读过程,缺少直接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和资源,影响了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制约了教师自身教学潜能的发挥,对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很难有效处理和指导,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善阅读教学,必须从改善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做起。

二、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

        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

——于永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又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纽扣,文本解读错了就等于把毒牛奶喂给学生喝,所以教师一定要解读好文本。

                          ——孙绍振

分析一篇作品的起点不应该是某些既定的观念,还是老老实实地从文本开始吧。——钱理群

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硬功夫。

                      ——肖培东

二、什么是文本解读----文本

文本:阅读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文本是被作者创制的,其中存在着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意向。所以文本解读,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意向。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什么是文本解读-----文本

          我们要尊重文本,不能自以为是;我们要尊重文本,不要太“在乎”作者。

        作者创制文本时想要表现什么固然重要,而文本实际表现了什么才最为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仅仅“作者说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文本说了什么”。解读文本,要依托于文本;文本解读,重要的不是解读作者,而是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无须刻意排挤作者,正如无须刻意迎合作者一样。要看文本内客观存在着怎样的内容。

    什么是文本解读-----解读

文本解读要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思维审美活动对篇章的解析,确定文本语义,厘清文本语义之间的关联,梳理文本内部的结构和思路,还原文本本身的意思。

三、文本解读的角度

(一)内容角度写什么

从内容角度解读文本是指读者在明确文本语义基础上,提取文本大大小小的信息,通过梳理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文本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1、写什么——表现对象

为何选此对象?

2、写什么---对象做什么核心行为

      行为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2、写什么------对象怎么样(描写性语言)

行为内容之间的关联——直接关联

间接关联

4、写什么----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民族 职业/身份 特长 婚姻状况 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

5、写什么----写作背景

社会: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社会风气

自然:地理位置 水土风貌

气候季节

(二)主题角度

分析核心人物与人物的核心行为

(常规阅读只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没有思维的过程,就直接进入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深度层面,而没有关注起因背后的起因,经过中行为的内容与方式,结果背后的深意,这些思考的本质其实就是文本的深层意蕴。理解事件的深层意蕴的重要支架是为什么 怎么做 结果如何

(过程原因, 多层理解)

(二)主题角度---表现什么(社会)

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见证了什么(直接表现)

浅层次 升华 深层次

(二)主题角度---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什么(作者层面)

浅层次 深层次

(二)主题角度

      叙事性文本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文本类型,解读叙事性文本的套板反应是“故事-形象-道理”,用这样的思路解读文本,很可能导致概念化、标签式的浅阅读状态,难以走向文本的内里。打破“故事-形象-道理”的解读模式。还可以从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等角度理解故事内涵,挖掘形象本质,增加解读深度。

(三)技术角度---怎么写

a.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b.语言技巧 :用词 修辞 句式一 标点符号

c. 艺术手法 :衬托、对比、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渲染、虚笔、虚实结合

d.结构 :技巧与形式

(四)关联整合------大单元教学下的趋势

(五)作者角度

      文本解读除了要抓住主题、把握内容、分析文体和语言以外,还要从作者视角进行解读,即尊重作者的本意,关注作者的意图,关注作者的身份、视角、立场和态度等,并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通过不断比较联想,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厘清其思维,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这样主题的解读才更清晰,对意义的把握才更准确、更深刻,才能细读文本,把握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更多情感的共鸣。

(六)读者角度

作品诞生,作者已死--罗兰·巴特7在作品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剩下的文化创发工作是读者的权利。“作者已死”后文本的自由阐释空间就产生了,所有阅读活动,都是读者心灵与一个写定“文本”的对话,价值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创造出来。所以我们要去看原著,自己去发现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而不是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充饥。

《课标》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明确要求与建议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标》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明确要求与建议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六)读者角度

1、立足于读者人生阅历的解读

《背影》《秋天的怀念》

2、立足于读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3、立足于读者文化修养的解读

文学与绘画,文学与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与书法,文学与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阐释相互认识。

(七)编者角度------立足教师本位的解读

1.该文为何放在此单元、此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既要教出文章的个性,又要教出单元的共性。

2.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言是那几段?(教学聚焦)教学不可平均用力,要有取舍。

3.当下为何要教这篇文章?(教学价值)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常识,努力使教学价值最大化。

4.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不教或少教学生一问而知的东西。(莫炒冷饭)

5.教材本身提供了哪些助读、助学资源?(教学资源)

例如:单元导读、预习提示。课后习题(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阅读提示、旁批、课下注释、插图等。助读资源是较学的好抓手。如:《老山界》《猫》可用插图;一颗小桃树》可利用五个旁批。

相关文章

  • 今天分享:四个学习笔记法

    听课笔记文件夹 所有的听课内容笔记凭借记忆复述出自己的文本 ,并不断整合修补 ,完善成为自己的一个体系 ,一 ,老...

  • 杏坛研修 || 孙永芳老师:文本解读的层次化有效探究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 文本解读时阅读主体通过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 《崧舟细讲文本——第七讲潜入思维之一主题先行》

    王老师对前面文本解读与案例分析已做过六讲,我们简单回顾与梳理。文本解读实际上是文本解读主体和文本解读对象的对话和理...

  • 6.1每日任务

    6.1每日任务: 1 基进课。听课 作业 闯关 笔记 输出 2每日阅读《解读基金》这本书,并输出笔记。 3基进群爬...

  • day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文本的特征,文本的主题内容、文本的结构、以及文本的语...

  • 打卡DAY8-记录今天所学到的

    今天的打卡任务:回听基础课《报告解读》,回顾听课中的笔记和关键点,梳理自己的报告解读思路。 刚才把之前明少讲的《报...

  • 大V听课笔记之一:解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听课笔记之一:解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讲师:翁老师 听课者:杰哥妈咪 时间:5-14 任何有生命的都有生长的规律 7...

  • 写作方向和定位

    今天是周一,专心听课的日子,下面就是听课笔记,课程内容是关于写作定位和方向的解读。 一、没方向和定位之前你需要做的...

  •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明天的free talk 是关于文本解读,我在写的过程当中,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清楚文本解读的重...

  • 统编教材文本解读这样做!“课改中国行”第18期(特级教师黄吉鸿)

    文本解读是教师课堂教学层次、品位的基础,文本解读能力是当下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素养,文本解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师综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本解读听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gk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