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曹刿论战》:对比手法塑造饱满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对比手法塑造饱满人物形象

作者: 沐春闲话 | 来源:发表于2023-10-20 06:33 被阅读0次

文章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着重讲述了曹刿对这场战争的评论。

文中塑造了曹刿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对比。包括曹刿与乡人的对比以及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

“鲁庄公十年,齐师伐我”,开篇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交代了交战时间、交战双方、交战的性质等信息。国力强盛的齐国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来攻打处于弱势的鲁国,对于鲁国而言,抵御侵略者义不容辞,属于正义的战争。鲁庄公迫于形势,准备迎战。

危急关头,鲁国一介草民曹刿挺身而出,欲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却劝他别多管闲事,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说打仗这样的大事由当权者们谋划,哪用得着你来操心?曹刿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敌压境时分,曹刿拜见鲁庄公,是担心当权者目光短浅,没有远谋。可见他是一个关心国事、具有深谋远虑的人,虽然出身卑贱,灵魂却很高贵。

寥寥几笔,令读者看到了一个焦灼而热忱的爱国者,曹刿的形象高大起来。

相反,老乡不但自己不愿意参与国事,还劝阻曹刿也别掺合,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此处,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用乡人的冷漠浅薄衬托曹刿的爱国情怀。也为后文写庄公的鄙陋无知做了铺垫,同时也印证了曹刿的看法,那是前后呼应的笔法。

在交战中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与曹刿的沉着冷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鲁庄公的目光短浅。进一步印证了曹刿的推测。

曹刿真乃神人,对现状了然于心。

其次是语言风格的对比。前后语言风格明显不同。“问战”部分写得详细从容,多用长句,一问一答;“论战”部分也属于详写,总结作战胜利的原因,为鲁庄公解开克敌制胜之谜。这两部分内容都写得从容不迫。而中间段落写“战中”部分多用短句,短促有力,曹刿只用了“未可”、“可矣”作答,惜字如金,简洁到了极点,详略分明,为何?因为双方处于交战的紧张状态,不容细说,语言的风格符合各自的场景。

两百多字的文章,结构完美,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是因为作者善于构思,详略安排得当,善用对比等手法,突出曹刿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总之,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曹刿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乡人的冷漠与曹刿的热忱作对比;曹刿的深谋远虑与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作对比;文章前后部分语言风格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形象鲜明,中心突出。

相关文章

  • 曹刿论战教学案例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

  • 手写打卡第31天

    今天练字的素材是《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的作者是左丘明,出处是《左传·庄公十年》。文章描写了曹刿在经典的战争“...

  • 鲁庄公,鄙吗?

    昨天和孩子们一起评析了《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和往常一样,我让孩子们分别用一个词语...

  • 曹刿论战

    公元前十年,一个明媚的季节——早春,应该是明媚和谐一天,但在宫中,却颇显得严肃。 呼呼大风,吹撒着皇宫,市集上...

  • 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齐国要攻打鲁国。法家曹刿听闻,感到很愤怒。一旦再次战争,鲁国将又有人被战死沙场。鲁国何时才能安定...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探讨历史文本的写法; 二、读懂历史文本的文学性,解...

  • 曹刿论战

    背景: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刚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劝阻,派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 曹刿论战

  •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刚上台便对鲁国发动了战争。之前齐国与鲁国进行过数次交战,均已鲁国败北告终。故此次齐桓公信心满满,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对比手法塑造饱满人物形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hh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