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的孩子亲子阅读
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

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

作者: 莺时语 | 来源:发表于2016-07-02 22:03 被阅读130次

    从儿子出生没几天,我们就开始了亲子共读,那时只是我随口说的儿歌、押韵的短句之类。他很安静,公婆老公都去上班了,月嫂阿姨在洗尿布,我们两个人并排躺在床上。初夏的阳光很是明亮,就像他那双好奇清澈的眸光一样。

    总觉得这静好的时光里我们该聊点什么,于是就说:“宝宝,妈妈给你说个儿歌吧。”关于小兔子的关于小猴子的那些简短的儿歌就这样流淌在我们之间,他一边听一边哼哧哼哧地舞动着胳膊,咧着小嘴巴开心地笑了。月嫂阿姨进来时还特别惊讶:“你们娘俩玩得可真好啊!”我很欣喜,因为这样的儿歌让我们感到了一种默契和快乐。

    但依然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我这样做。他们会说,“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读书学习,好辛苦哦!”“你真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啊,这么小就开始用心了,以后一定有出息。”“没大有必要吧,他又听不懂,讲了也是白讲。”“我跟你不同,只想让孩子快快乐乐的,不想太早给他学习压力”……其中不乏父母亲人,和一些同龄的朋友。

    我真想大声回答他们,亲子共读不是要学知识,不是要强迫孩子,不是要灌输什么,不是要刻板教条地不给孩子自由,亲子共读不妨碍玩耍游戏,不妨碍孩子天性的成长,更不妨碍孩子出去看看大世界!

    看来真的有必要写写亲子共读的真相了。随着儿子在共读中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多,成长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简单融洽,我们也更加贴心和亲密,我也终于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地梳理一下亲子共读的前因后果。

    一、初步建立起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共读是“爱”的游戏。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很多方式都可以建立起亲子间的密切关系,比如日常衣食住行的照料、做游戏、玩玩具或者去户外玩耍等等,可是没有哪一种方式像亲子共读一样可以自然而然地互说“情话”,自然而然地表达我们的浓情蜜意。我们过去很多年对爱的表达要么比较含蓄,发现含蓄的缺陷后,又开始变得比较直白,然而利用绘本来表达“爱”这个复杂而又甜蜜的字眼,却能够无形间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情境里。

    两岁生日之前,儿子突然对《逃家小兔》很感兴趣,比起一岁左右只喜欢里面的网兜和胡萝卜,这次最喜欢的是小兔子变成小男孩坐在妈妈怀里那一页。讲这个故事的姿势也基本是固定的,必须我靠他的小沙发上,然后他紧紧靠在我身上,我们两个挤在一起,他的小脑袋拱在我胸前,我环抱着他开始读。我读一句,他跟一句,“因为我是你的小宝贝呀!”“我还是会找到你!”“我就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这几句话他总会反复跟着说好几遍,甚至说着说着爬起来亲亲我的脸,或者拉过我的胳膊亲一口。

    还有一本《亲爱的小鱼》,他总喜欢把书名读成“亲亲小鱼”。他喜欢“我喂你面包”“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这几句,感觉偏重于一些动作的词语会更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某一天他真的在家里找到了一块面包,撕下一块强硬地塞到我口里说:“我喂你面包。”说完得意地抿嘴笑。我一下就想到此时此刻在他的小小心里,或许就有一只猫咪趴在鱼缸边上喂小鱼吧?

    就像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说的那样,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我们的确在共读的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的快乐。在读《噗噗噗》是看到那个红色的圆点会哈哈大笑;在《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中听到“笨小鸭”这个词,乐得笑个不停,一直重复了几十遍;在哭闹的时候,一看到有各种车的《开车出发系列》都会收起眼泪安静下来;在磕倒的时候,看到《东方娃娃绘本馆》中《你好,你好》最后一页,磕倒的娃娃被妈妈抱在怀里,他也会停止哭泣,好奇地听那个娃娃在和小动物们问好;在生病发烧身上没力气的时候,我和他并排躺在床上,我会试着讲几个故事,有的刚讲第一句他就懒懒地说“不行”,我就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试着讲几句,等我终于讲到他想听的那一个,会告诉我“讲这个”“还讲这个”……

    “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之间的默契度越来越高。我能大致上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他喜欢哪个故事,我也知道读到那一句用什么语气能够逗得他哈哈大笑。妈妈讲故事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就是最动人的声音,用这种声音讲述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感受到安全与快乐,在他生命的最初打下最美的底色,也让我感受到养育孩子中的那份宁静唯美,静待花开的喜悦。

    二、展现给孩子广阔的视野与心灵,共读是走向大世界的桥梁。

    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天空之城》

    在我看来,共读就是一种游戏和娱乐方式。如果说其他的游戏是靠身体的动作来完成,那么这个游戏要靠语言、视觉和心灵的感受来完成。在月份小一些的时候,我通过图画书让孩子对很多东西有了独特的兴趣点,然后尽量从现实中找到实物来让他感受,完成了从书里到书外的认知。

    一岁之前儿子对外在的很多东西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可由于不怎么会表达,我们通常不太了解他到底喜欢什么。那时我找来一些图案比较多的绘本放在他旁边。偶尔翻开几次,就发现他对其中的气球、汽车、猫头鹰指指点点的次数特别多,而且他找到相同的图案都会一次挨着指一指,“欧欧”地表达几句。我就去给他买来气球,买来小汽车,果然他很兴奋,从书里到真实的实物,他很快就有了直观的感知。记得他刚会走路的时候,15个月,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指着书上的车轮用翻转小手转几圈,再歪歪扭扭走到自己的小汽车旁边对着车轮做同样的动作,再走回去看书,再走回来看车,来来回回不亦乐乎。我很少去解释或者猜测,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从这相似的图案和实物里找到了某种让自己兴奋不已的东西。

    孩子能直接从现实中体验和感知是最好的方式,可如果以图画书来做一份有益的补充,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毕竟图画书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在孩子不太容易接触到的领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图画书的美妙语言和细节也会打动孩子,一旦孩子发生兴趣,世界的大门就会在孩子眼前开得更广阔,此时,我们就要尽快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体验。

    在图画书的引导下,我曾经在鸟笼里养过两个月的小鸡(《跟着妈妈哒哒走》),在脸盆里养过两条金鱼(《小金鱼去哪了》),带孩子去空旷的操场上看星星看月亮(《圆圆的月亮》),带他去雪地里玩(《冬天里的弗洛格》),研究过小蚂蚁和大西瓜,并把西瓜皮啃光了做成滑梯的样子(《蚂蚁和西瓜》)……虽然我买图画书不算是特别多,但每一本我们都进行了充分的使用和体验。这些体验因为有了图画书的原型,孩子的兴趣往往更大,也会更投入去玩,更投入去了解。

    当他在日常的玩耍中时,会冷不丁地说出自己印象中绘本的某些词语。有一天下雨了我们出去玩,他看着车窗外的雨滴说:“哗啦啦下雨了,小鸟飞了,树叶落到地上……”而这正是家里一本图画书中的句子。

    在共读中,孩子发现了生活中更多有趣的事情,他的心里会因为某个场景或现象而荡起层层涟漪,他的小脑袋里会因为一个小细节而冒出一连串奇妙的联想,他就真的能够让自己融合为大自然万物的一份子,和风一起生存,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三、与孩子之间彼此了解更深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如果硬要说亲子共读也算一种教育的话,这种教育的方式就是用我们父母的声音去唤醒孩子的心灵。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和生活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在0-2岁的孩子面前,我们无需谈教育,但是生活中却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我们解决的小问题。在这其中,我深深感觉到强大而神奇的绘本力量。

    吃饭。从儿子几个月喂饭的时候不肯好好吃开始,我就一直用关于吃饭的绘本和儿歌进行诱导。《语言启蒙》中有一个小男孩他特别喜欢,我就专找那个小男孩喝水的、吃饭的、吃饼干的图片放在他面前,让他看小男孩张大嘴巴吃饭的动作。慢慢的他开始模仿,慢慢的也可以不看图画只听我讲文字就能正常就餐。

    吃药。14个月的时候我们经历了生平第一次发烧,高烧39度,最难受的时候什么玩具也不想玩,什么歌曲也不想听,是我把他最喜欢的故事挨着讲他才慢慢安静下来。后来大一点了一到吃药的时候,我就给他看《巴巴爸爸回到地球》,里面有幅图是给动物们治病,有喂药的有打针的有输氧的等等,每次他都是看着这幅图顺利吃药。

    穿衣。两岁的时候正逢天气炎热,儿子特别喜欢光着身子。可出去玩总要把衣服穿上啊。我突然想起他非常喜欢隧道(如绘本《开车出发》和《隧道》),他喜欢对着隧道大喊一声“轰!”然后穿过去。这样穿衣服也就变成了穿越隧道的游戏,伴随着我们娘俩一声高过一声的“轰!”他的衣服也顺利穿好了。

    有负面情绪时。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他一岁多的时候搭积木,每次倒塌他都会哭一场,并且很生气地把积木扔掉,以至于后来好几个月我把所有积木都藏起来。后来订阅的《婴儿画报》里出现了一个小故事,是说搭积木倒了没关系,再搭一次就好了。我赶紧给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并把积木拿出来重新玩一遍。只要一倒塌我赶紧给他看故事画面,并趁机把积木重新搭高,反复几次之后他终于平静接受积木倒塌的事实。

    此外还有平时的睡觉,非要玩水或者非要玩一些危险物品时,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应对,这和用玩具来转移孩子注意力完全没有区别。说到底,并不是这些绘本有多好,也并不是唯一方法。之所以这些方法管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平时就喜欢这些故事和画面,已经成为他心里最亲切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我早已在共读时熟记于心,也是经由我传递给他,所以当他遇到任何小困难时,只要我的声音配合这些他熟知的内容来引导,他便会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处理小情绪小问题对于我们就是重构了一个故事而已。

    四、促进孩子心智能力各方面的成长,让成长自然愉快。

    “亲子共读不是学习任务,与玩游戏并无不同。”

    ——粲然《0-2岁亲子共读的骑鲸之旅》

    共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目的,其最大的魅力在于我通过共读见证了孩子自然成长的神奇力量。真正的绘本故事,都是孩子创造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依据绘本的语言、色彩和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选择性重构,所以他们对绘本有着独特的爱好和接纳。《鸭子骑车记》中他最喜欢封底的拖拉机,《来信了》中他最喜欢摩托车喷出来的烟雾,《巴巴爸爸建新家》中他最喜欢拆房子的挖掘机,《彩虹色的花》中他最喜欢小蚂蚁去奶奶家……每一处都不是绘本的主角,但每一处他都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也正是在这些独特的兴趣点中,孩子慢慢发展了自己的心智。

    真正投入亲子共读的人,很少去在乎亲子共读的目的和作用,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共读和爱的奇妙时光。如果能持续这样做,孩子的某些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滋润和生长。比如语言能力,良好的品格与涵养,专注力和审美能力,各种感官能力和感受力等等。(具体可参见《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儿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曾看到绘本中的一幅画,一辆小汽车挡住了另一辆小汽车的车轮,他看了好久,问我:“车轮哪去了?”我一下没听懂他的意思,他又坚持问:“车轮哪去了?”皱着眉头很严肃。

    我看了看图才反应过来,儿子一定是没想到这立体的两辆汽车画在平面上,“被挡住”这种立体概念没有懂。于是我告诉他:“是被挡住了。”我立刻拿来两辆小汽车,用一辆挡住了另一辆的轮子,示范给儿子看。

    他看了看重复说:“被挡住了。”然后他歪了一下身体,又说:“看见了。”这个发现无疑让他惊喜不已,“被挡住了”“看见了”这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让他重复念叨了很多遍。

    这个有趣的小细节其实就融合了孩子的观察力、空间能力、构图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无需刻意去做什么,只需静静地看他产生问题,去观察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成长无痕的魅力。

    当孩子渐渐长大,知道了读书也会辛苦,了解了世界也会不完美时,或许这段自由的共读时光能够让孩子想起阅读的乐趣,重新拾起那份新奇感,带着那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和妈妈的爱坚定无畏地成长起来。

    当孩子渐渐长大,这段共读的时光将深深印在我们脑海,成为他心底涌动的力量之源,那里有恒久温润的幸福,广阔自由的心灵,高雅美好的品格,以及勇敢坚强的心。让他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孤单,不畏惧,欣然笃定地生活。我想这才是亲子共读的最美答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i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