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一高二不努力, 高三年级拉差距! 各年级应注意问题及对策, 千

高一高二不努力, 高三年级拉差距! 各年级应注意问题及对策, 千

作者: 中学试题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5:49 被阅读26次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二做得很充分,能在学习中独占鳌头的话,高三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你熬过了这个艰难而又刺激的过程,学生已经从适应中存活过来。


但是,高一也很重要。在高一好好学习,高二紧跟节奏,才能走得从容不迫。高一是基础的夯实,高二在上面盖重点楼层,高三是水电一体化及精心装修,如果基地不够牢实,在高三装修的有限时间内,还需要去夯实地基,势必会影响进程,最终也会影响整个楼的效果和成绩。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就应该在高一打牢基础。

如此说来,高中三年其实是年年都重要。如何让自己在学习的黄金期,不错过机会。这是每一个高中生该关注的。三年行程,时时惊险,如果想静待花开,势必是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真正踏实的走好每一年,这才是重点。


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学习效率,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在自己的弱科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做运动锻炼身体。但是好多人不懂高中的时间分配,或者到了高三才学会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只能追悔莫及。


1.据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而重要”的第一象限,焦虑会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时间集中于“重要但不紧迫”的第二象限,就很少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但不重要”的第四象限,说明总是在忙别人的事情;


如果时间集中于“不紧迫也不重要”的第三象限,就是在浪费时间。时间规划因人而异,

2.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为:

65%—80%用来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20%—25%用来做重要而紧迫的事情;


15%用来做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1%浪费在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上。

3.一天中4个记忆黄金时间包括:

清晨起床后,适合学习难以记忆的内容;

8:00—10:00,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断的内容,是攻克难题的最佳时间;

18:00后的两个小时,复习、归纳、整理的黄金时段;

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加工这些信息。

了解了这4个时间段,你就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顺应大脑记忆规律,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最终提升复习效率。

学习方法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以英语为例,高中英语跟初中英语对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是,初中的考查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而高中的考察明显弱化了语法,而加强了对阅读和写作的考察。高一可以采取“先理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的步骤来学习整理所学的知识点,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结合使用。

普通学生与学霸的差距并没有天与地般夸张,只不过考试的时候“你不会的别人会,你会的别人做得比你快,最后分数比你高”。


高二学生要以提高解题速度为综合考虑:


如果是理科生,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多思考,弄懂每一个公式,练就敏捷的思维。在大考前,熟悉例题、回顾错题、多做练习题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是文科生,需要提高的是“记忆力”,学生可以提高注意力、加强学科兴趣、理解记忆、多读助记、及时复习、回忆学习、视听结合、寻求适合自己的辅助记忆手段(如图、谐音等)、科学用脑、保证营养。

1.效率为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经过高一 一年及高二上学期的摸索,在失败多次后,每个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很典型的,在高一及高二上学期,很多同学顾此失彼,安排不好学习内容,学习陷入慌乱中,学的是数学心里想的是物理,结果两科都没有学好。

在此特别提醒几个关键点:晚上学习不易安排过难科目,不建议熬夜;早读不应局限于语文英语;日常性的学习任务必须要坚持;时间安排要及时调整,不可机械。

2.全面培养学习能力,目标指向高考


所谓能力,指的是能够用来解决新问题的素养,包括理解、探究、概括、推断等,是高考必备的,也是区分学生水平高下的关键。如此重要的能力必须在高二下学期要全面拥有,这也可以看成是学习水平提档升级的表现。此外,高二课程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短板,必然令成绩严重下滑。

在所有能力中,思考分析能力最为重要,它对学生能否在高三实现更大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分析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是在实实在在的提高能力,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于整合中把学习水平大幅提高。

培养能力,不是个很虚的问题,对此,建议同学们看看最新的考试说明,就会发现那里面有不同的难度要求,以及考查的是学生的那种能力。现在研究它,体现的是未雨绸缪的精神,正当时;如果到了高三再做,只能是为时已晚。

3.钻研难题的能力,舍得花时间去培养

如果你是有志于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在高二你需要好好研究些有难度的题目。它的意义在于,能很好的提升你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文科生,主要是对政史大题的研究分析;对于理科生,主要是对数理化大题要进行持续的研究。

如果,你花一个小时去做一道数学大题,而最终没有做出来。你认为这样的做题是有意义的吗?我认为是有的,当然前提是这道题不至于太难太难,而是基本属于你的能力范围内的。因为这样一个看似无果而终的学习过程,其中包含着你大量的思考分析,这本身就是有效的能力提升。适当的练习一些这样的题目,对于提升能力非常有意义,当然能得出结果更好,得不出也不要气馁,因为它照样有收获。

因为它是你思维的一次历练,是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至少,这样的训练要比学生在借助参考答案下完成的练习有意义的多。

4.弱科突破,高二必须要完成


学生在高一的收获,除了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有发现自己的弱科。因为经过高一一年形成的弱科才是真正的弱科,它“弱”的很明确,也“弱”的很顽固。但是,在高二下学期,这块硬骨头无必要啃下。

在突破弱科上,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包括这些:坚持不下去,轻易选择放弃;方法不对,劳而无功;策略不当,没有做到分不走的方法。

那么,高二的弱科突破,就要在避免以上问题中做到:一定要坚持,满怀热情的坚持,用一年,而非一个月去获取期待的进步;方法要对,文理有别,针对性最重要;各个击破,把大目标瓦解成几个小目标,减轻压力,更有信心实现目标。

突破弱科,必在,只能在高二下学期,以这样的危机感要求自己,全面拿下,高三才会乘势进步。

莫忘木桶效应,短板学科的危害实在太大。

5.内心强大、自律自信,不断去挑战自我


当前,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状态,这和学习本身一样重要。在高二,学生面对的困难不比高一少,比如一些科目难度过大,成绩持续下降,弱科突破难见成效等。这时候每个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是坚持还是放弃,是怀疑自我还是满怀信心继续奋斗。这些困扰如果不解决,势必就会成为学习的阻力,有时候这些阻力会被严重放大,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始终认为在高中,决定学生在高中学习水平的是他的状态;另外我也一直坚持一点,那就是一个学生成绩好不好,决定因素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和学习有关的其他方面。试想,如果一个高二学生非常自信,每天都过得充实,对学习充满了热情,那他的成绩一定是非常出色的。

请做最好的自己:内心强大,自律自信,不断去挑战自我。


人在高三,你的思考方式必须从学转变成考。学和考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都无法取代谁。考和学的最大差异就是面对题目时候的“思维方向”。对考题来说,要研究如何做。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评判你每天的复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    

高三的头等大事:整理学科知识体系、训练各科解题思维和临场答题技巧,所以,对于“欠债”较多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最后全面复习的机会,在学习和考试两方面同时修炼独门秘籍:一方面,以课本目录或者学科思维导图为索引,全面、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弥补自己的弱势板块;另一方面,利用在校的测试及时检验自己复习情况。  


1.如何归纳知识体系?

不同水平的同学,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同学水平越高,归纳整理起来越简单,越轻松。

我们先来讲讲都要归纳些什么东西。很多同学以为,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来。其实这是及其初级的。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

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纳出来提醒自己的话。


2.不同程度的同学如何归纳整理知识体系?

下面,我们来看不同级别的同学如何归纳整理知识体系。

(1)基础比较一般的同学如何归纳。


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下看,看能不能回忆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就已经很厉害了。

(2)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归纳。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有哪些板块。你就试着在你的笔记本上开始写每个章节有哪些重要考点,公式定理,重要结论。如果回忆不出来,就翻开书好好看看。同时努力问自己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尽量都能回答出来。

(3)对基础很好的同学,也要归纳总结。


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这个学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比如数学,我就有这么几句话:“任何一道题就是依据条件,往所求(目标)逐渐推进的过程”;“简单题就是一眼能看出条件与所求之间逻辑联系的题,难题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题”;“难题往往是简单题的叠加”;“数学题就是列出题目中等与不等关系,加上公式定理,弄复杂,变简单,得答案的过程”。如果到了这个阶段,那就比较厉害了。

3.常见的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哪些

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哪些。

(1)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


上面提到的是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方式,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2)题+题的归纳。


比如我们把数列这一个章节历次考试的题目找出来,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就能归纳出很多东西。这对于重点章节进行重点突破非常有效。以后,遇到这些章节的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

(3)试卷归纳。


我们通过分析所在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我统计出2004-2011年重庆文科数学高考题解答题的试题分布。并成功预测了2012年重庆高考题的分布情况。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成绩。

(4)灵感性的归纳。


比如,对于逻辑联结词,我想,很多同学都觉的不容易把握。有一次我在校园里散步,在琢磨充要条件和集合有什么关系,结果还真的让我想出来了。我很多归纳总结就是在散步、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归纳出来的。

(5)语文、英语学科的归纳。


由于语文、英语学科属于语言学科,体系性不强。但并不是说不归纳。语言学科的归纳,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多做试卷归纳是非常必要的。2012年高考前最后几天,我为我妹妹归纳了一下语文的考试、答题技巧,结果她语文成绩比平时多考了二十多分。怎么归纳呢?主要通过试卷归纳的方法展开。

4.归纳的误区

最后,我们谈谈归纳的误区。

(1)很多同学认为归纳是考前才做的工作,实际不然,每一个阶段都要归纳,归纳是随时随地的。有想法就是一种归纳。

(2)归纳也不是只做一次,有同学以为,我做了一次归纳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能这么想。要经常、反复归纳,有空就归纳。

(3)有同学担心自己一次归纳不全面。我觉得归纳永远都不可能穷尽,绝对不能因为怕不全面就不去动手,多次归纳,就相对能够抓住学科的主干,相对能够归纳出学科的核心灵魂。而且,我们要求越归纳越少才对,别越归纳越多。

(4)有同学说,我天生不会归纳。我就问她一个问题,你觉得XX男生怎么样?她说,她不是个东西。我说为什么,她说,他和我们班很多女生谈恋爱,又把别人抛弃了。我说,你这个结论就是一种归纳。

好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抓住考试的重点,要点,更轻松地迎接高考的挑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一高二不努力, 高三年级拉差距! 各年级应注意问题及对策, 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o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