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733字 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1
2018年12月3日,「巨婴」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
表面上看,「巨婴」型人格的人,好像人畜无害,还有些傻傻的蠢萌。
但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巨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极易情绪失控,甚至产生过激非理性行为的高危群体。
从12岁“弑母男孩”,到16岁“「变形计」少女”,再到22岁“败光200万的弃学巨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巨婴」现象。
“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事件,又让「巨婴」热度持续升温,「巨婴」现象一度引起全社会关注。
著有《巨婴国》一书的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2013年开始就系统展开了巨婴国的思考。
他说,“更真诚极端一点的说法是,99.9%的中国人都是「巨婴」。”
「巨婴」现象,常常反映在很多细枝末节上。
2
武志红总结的「巨婴」具有两大特点。
一种是共生阶段,六个月前的婴儿通常处在这个阶段,他会觉得,他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另一种是全能自恋,婴儿觉得,他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绕着他的意志运转。
共生和全能自恋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可怕的玩意儿,我必须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独自生存,而你必须听我的。这就构成了共生绞杀。
共生绞杀在一切中国式关系中都可以看的到。
譬如孝顺:父母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等等等等。
3
我有一位男性朋友,有段时间经常接到海外猎头的电话,对方希望他能考虑下国外的就业机会,待遇丰厚,环境也不错。
朋友当做笑谈,回家跟父母随口一聊,没想到的是,他50多岁的母亲冲口而出,“你要到国外工作,除非我死了!”
他讲得稀松平常,我听得一脸错愕。
后来一思索,也终于能够理解,他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父母半步,连上大学都是在家门口,而他的父母,更是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父母。
他们家族传承的就是“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出自《论语》的孔子之言,被很多中国家庭片面的取用,完整的一句其实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才是整句话的重点。
「巨婴」并不会被觉察,但往往会培养出下一代「巨婴」。
4
其实「巨婴」现象,反映的多是界限问题,中国人总是界限不清。
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与子女的子女之间。
有一对夫妻,就曾跟我分享过他们家发生的真实情况。
男女双方平常恩恩爱爱,和和美美,可一旦吵架,就如同仇人相见,剑拔弩张。
矛盾激化后,男生常常选择躲起来,自己不去处理不说,还总是把自己的父母搬出来当救兵,做说客。
这还不算完,他总是无意识的要在父母面前(女生的公婆),哭诉自己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多么多么的委屈。
通常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从不避讳,女生就在场,这也一度激化了矛盾。
而女生属于事业心极强的人,吃软不吃硬,平常也算温文尔雅,贤良淑德。
可一旦到了这种时刻,她就陷入极度无助的状态,变得高度戒备,异常暴怒,甚至家暴男生。
更有意思的是,小两口一吵架,老人总归是控制不住,也跟着上下讨伐。
这原本两个人的小架,一不小心就燃了一片,俨然世界末日,无法回头。
双方拳脚相向,两败俱伤;父母哀嚎连连,悔不当初。
有一次,我就无意间看到,男生身上渗着血渍的伤疤,为此唏嘘良久。
父母的界限感越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越大。
即便是顶着爱的名义,也要学会放手。
5
现实中有一群人,质疑武志红老师的观点,说他的「巨婴」逻辑太牵强。
还有另一群人,在捶胸顿足的控诉着,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竟有着这么多的「巨婴」呢?!
「巨婴」现象的根源,其实是巨婴式环境;「巨婴」环境的根源,其实是巨婴式父母。
「巨婴」式父母的所作所为,常常是顶着爱的名义,却正在不自知的,亲手毁掉你的孩子。
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自我决策和认知都不具备,无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不懂得如何维系,而是一味的等待父母的调和;
如果必须要“拖拽”着儿女才可以生活,把自己的幸福和晚年捆绑在孩子身上;
如果还没有这些细小的觉知,还在不自觉的绑架着别人,也被别人绑架着……
那么,送你一则短片,对我触动很大。
等你看过这则7分58秒的短片,再来谈谈你的觉知,如何?
不要幻想帮「巨婴」长大,但也不要过度为「巨婴」服务。
怕了吗?
你养出来的是下一代「巨婴」!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