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生命之书》九月十三日“没有思想的思想者”。
标题还能理解,正文的一些话语就无法理解了。作者以猴子为例,也许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也一样,肚子饿了才产生吃的冲动,接着才有储存食物的念头。而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会未雨绸缪,预防危机。但“有没有一种行动是没有行动者的?”这句话我不能理解,是指行动中忘我吗?
“思想者有别于他的思想吗?观者有别于被观之物吗?经验者有别于他的经验吗?行动者有别于他的行动吗?”我认为是有别的,人怎么和思想一样呢?但作者涚“若是能毫无偏见、毫不屈服,既不想说服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结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思想而已。只有在追求结论时,‘你’才会变得重要起来。”人是存在的,思想者并不.存在。有思想才有“思想者”这个概念。
树上的猴子饿了,它很自然地生起了想要吃水果的冲动。它先有了想要造作的冲动才产生了储存食物的念头。然而是先有造作,还是先有造作者?有没有一种行动是没有行动者的?你了解我的意思吗?
我们时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那个能看的人是谁?那个观者是谁?思想者有别于他的思想吗?观者有别于被观之物吗?经验者有别于他的经验吗?行动者有别于他的行动吗?
仔细地观察你就会发现,先产生的永远是造作本身,等造作的活动结束了,才会产生出一个造作者。
若是能毫无偏见、毫不屈服,既不想说服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结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思想而已。只有在追求结论时,“你”才会变得重要起来。
也许你们有的人已经观察到这一点了,弄清楚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果思想者先出现,那么思想者的重要性就会超过思想——其实所有的哲人、现代文明与风俗习惯,都认为思想者是存在的。但如果先出现的是思想,那么思想的重要性就会超越思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