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九点接到家长电话投诉孩子被打,孩子首先也承认自己的问题,粗口在先,对方被惹急眼了,就手拿起板凳砸这个孩子的头,回家发现后脑勺起包,脸部还有抓痕。不过该生家长算是讲道理,并未怒不可揭,主动陈述自己孩子的过错,即使今天孩子去医院拍片检查的四百多元费用,她也并未要求对方赔偿,还是我主动联系对方,建议主动赔偿检查费用,双方家长都很明事理,没有产生矛盾和纠纷,很理性解决了事件。我也回头分析了这件事,分别从我、家长和学生三个角度来看待。
首先,于我而言,面对下班后的突发事件,我更加淡定和理性了。若是拿到以前,我最反感的就是晚上接到家长投诉电话,与家长沟通中,我就会表现出极度不耐烦,把自己的情绪无形带给家长,致使问题更恶化。昨天接到电话,我内心很淡定,还带着安抚的语气,先抚平家长稍显愤怒的情绪,再慢慢陈述事情的前因后果,接着与另一个家长沟通,告知事情原委,语气没有责怪,而是平和地述说事实,中间还不忘给个甜枣,肯定孩子在学校积极且优秀的表现,然后再说被打孩子也有问题,先爆粗口在先,再说其过于冲动而导致先动手。此时的家长也就不会觉得我在一位责怪打人一方,让她觉得,我是公正公平处理,不偏袒于任何人,对事不对人。
其次,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更希望被理解,并能主动承担各自应付的责任。两个家长算是明事理的人,并未无理取闹,关键是被打的孩子家长识大体,顾大局,她在于肇事者家长沟通过程中,表现出的大度和格局,在无形之中会影响对方,肇事者家长也就不好意思推脱责任,其实这个家长并非“善类”,有点爱狡辩,幸好我前期的铺垫到位,若不先安抚双方情绪,问题只能激化。
最后,从学生角度来看,这俩孩子是班上最多手,多嘴,多动的孩子,他俩若是哪天不搞事,我反倒觉得奇怪,那个打人的孩子一身的毛病,爱偷东西,上课爱说话,好动,太多问题,但是我仍然能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尽量用放大镜看优点,从猫眼看缺点,从正面带动负面,尽量压制,且慢慢改掉部分恶习。对我和学生都是一种解脱,若是成天盯着他们的缺点和问题,我可能恶语相向,会带着有色眼镜去判定他们,致使他们也会对我产生反感和厌恶,最终我们两看生厌。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才是面对并解决危机的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