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架是常有的事,所以首先不要把学生之间的打架放大,而是平常心对待,足够重视反而会加重打架双方的情绪,激化事态。处理学生之间的类似的事件,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先让学生把情绪冷静下来再说。
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三原则1老师不要先入为主,因偏见而出现感情倾向2老师一定要从第三者的角度,从朋友的角度给予足够的理解。3老师不要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出现太大的情绪滋生和波澜。
学生之间纠纷其实很单纯,也很直接,学生是爱憎分明的一类群体,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判断事物,大部分是以自己的好恶,以快乐或不快乐的情绪呈现,不会隐藏,而且小学生很多的价值判断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同样带有群体的价值判断。
老师在处理学生纠纷的时候,学生的内心是很丰富的,而且也很会察言观色,至少他们能迅速的判断出老师的内心倾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让老师以记者的视角,不对事件本身做出应激的情绪反应,而是先让事态降温,然后分别给予每个学生“辩护”的权利,尊重他们的言论,哪怕它是荒谬的,耐心的倾听,再理解性的适时的进行疏导。
疏导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他是他怎么办?如果他是你的兄弟姐妹怎么办?让他们从中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会自我纠正,因为小孩子目前的内心世界还没有形成确定的是非观,所以,他们更需要正向的积极的引导。
作为老师,我们尽量不要给家长添麻烦,老师在处理类似的问题应该是专家,所以,就当通过这些事件慢慢的累积经验吧!我们同样也要换位到家长的角度思考,家长们每天上班工作,很忙的,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这个事件不会出现失控的状态或者其它非叫家长不可的状态。我想,往往这种情况太少了。
和扬的谈话:
先说一下扬,不要对扬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我相信如果我是学生时代的扬,我是多么的渴望被老师关心,更渴望的是老师对我的公平对待,我的坏脾气并非无根之源。所以和扬谈话的时候,扬说不是故意的,这一点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出坦诚,当然即便是谎言,我也愿意给他投以信任,否则他真的没有容身之地了,扬也是有尊言的。对于他的不故意的解释,我予以充分的肯定。当然他一再坚持是女孩有错在先,我们知道即便是在大人的世界里,发生口角的两个人,谁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在先的,小孩子更能理解了,尽管他们很小,但是自尊心不是根据年纪来区分的。
接下来,不是批评他,而是让他想象一个场景,谈话中知道他有一个姐姐,让他想想如果那个女孩是他姐姐,被那个男孩子尽管有理,却把女孩子的肚子踢了,还骂女孩“你去死”,你会怎么想?扬在这个道德的假设中很决然的站在了姐姐的一边,反而不再坚持男孩子有理的蛮横了。所以,如果你是男孩,尽管你没错,能不能大度点,给女孩道个歉,他也很快的答应了。
和瑜的谈话:
瑜对于扬的偏见,俨然成了班级的代言人,她说班里没有人喜欢扬。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我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反而是老师的引导和偏见造成的,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我听着瑜的诉说,同时也想让瑜换位思考,如果那是你弟弟怎么办,你能不能宽恕他,原谅他?瑜的回答很决绝,说那不是他弟弟。看来瑜很倔强也有一丝任性。我无耐,只能试着换个角度,让她认识一下问题,我说扬和你是一个班级团体,既然你们因为有缘成为同学,我们也知道扬上课经常性的打扰你们,但是我希望你们也能理解一下扬,也许这是扬同学缺乏爱的表现,希望能得到同学的关注,所以,你们那么优秀,应该多帮帮扬,无论是学习,还是别的,而不是只看到他呱噪不好的一面。我们可以反过来看问题,因为扬的存在,为这个班集体带来了一丝活泼,或者你们想象一下,正是因为扬的呱噪,你们才能更加全神贯注的听课,因为如果你不专心,再加上扬的影响,你可能就错过了学习的重点。希望你能多一宽容,多一份爱心,多关心一下他们。总之,我们不要总是盯着那个负面的东西,负面的东西只会让我们滋生不好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物,至少我们有个好心态,这样才会快乐。你说呢?
和午氏姐妹的聊天(俞和扬的同学,打架事件的见证人):
在这对小姐妹家吃饭,这对小姐妹说,这个事不怨扬,是瑜太敏感了,小题大做了。好吧!但是对错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希望他们都能从问题本身学习到东西。
总之,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是我们处理的方式,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再一个要公平的对待他们中的每一位,然后要学会倾听,当他们的知心大姐姐,其实不用讲大道理,只是简单的给他们置入换位思考的同理心,他们自己都认识到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基于人性角度,以弱者的心态,从他们双方的不同角度去感受他们,找到引发问题的诱因,更多的可能是脆弱的自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