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求道 悟道 传道】读书摘抄读《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

【求道 悟道 传道】读书摘抄读《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

作者: 半亩方塘点点香 | 来源:发表于2024-03-30 22:08 被阅读0次

本周,我阅读了《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这本书我很早就购买了,一直没有看直到这次共读,而我四月的书籍有没有到,只能先阅读这个。说实话,前三个月的共读书目我并没有真正的阅读和理解,这本书中有一些实际例子,虽然都不是新教材上的,但是我在努力找寻曾经的阅读感觉,说实话,自从有了二宝以后,不知道是精力有限还是没有找到平衡点,总之是读不进去书,读不懂不能去像之前一样读了就有说不完的话,我在想难道是自己的瓶颈期?想来这是教学的第六年了,难道是进入了“职业倦怠”?

这周我阅读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包含了当前诸多研究者及实践探索者的优秀成果。框架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有效教学框架是一个基础模型.它将教学过程细化为6个部分,①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②确定教学目标③有明确方向的预习④严谨的教学板块⑤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⑥教学反思,它针对每一堂课。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教课与评课者都有统一体系参照。

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出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就是说仅文本解读,也依然包括有“进得去”的正确阅读,和"出得来的对文本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分析这两方面的内容。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以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冯友兰说:“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冯友兰把中国人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文本解读不等于教材解读,文本解读可为力求全面、深刻,而教材解读,则需要合宜、贴切。

解读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阅读教学所指向的核心目标,因此也首先是教师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老师们习惯于将文本等同于教材,将文本意蕴等同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意蕴,而且还要关注语文知识,关注解读过程与解读策略、“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教什么”服务于“这个文本有什么可教?”要了解这个文本有什么值得教,即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又需要教师首先把课文当成一篇有待理解的文本,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提高解读能力的方法:网络检索、查阅资料、进行专业发展修炼。总而言之,一篇文本的文本意义在于:讲什么;教材意义在于“教什么”。

说实话,虽然我已经当了六年的语文老师,但是如果给我一篇新的文章,我觉得我自己单凭一本教材是没有办法弄清楚自己到底要“教什么”,或者说他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比我深感惭愧,每次讨论起来关于语文的内容,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小白”。这让我对自己的阅读也有怀疑——阅读到底有没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道 悟道 传道】读书摘抄读《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rv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