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德国汽车,吃澳洲海鲜,
喝法国红酒。
穿意大利皮鞋,看奥地利歌剧,
住英国古堡.....
新闻里,
遍布世界的中国富商和有钱任性的购物团,
让人由衷觉得国内的壕们实在太多了。
不得不说,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的造富运动无论从人数还是财富总量,
均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两百年的历程。
我们打完土豪分田地,
穷人们刚刚放下吃大锅饭的饭碗还没缓过神来时,
我们身边的土豪们仿佛一夜之间就出现了,
且一波接着一波。
而国内的大多数土豪
都是在70年代以后开始的发家致富史,
他们也被统称为--“富一代”。
在这个金钱社会,
你可以赚不到钱,
但是,
总不能连人家怎么赚到钱的都不知道吧。
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国的富一代是怎么变成土豪的呢?
70年代--世界工厂
1972年2月,
当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北京的第一步,
宣告着西方市场向中国敞开了大门。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注入。
国际资本+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完美结合,
让很多当时民营制造业的小老板们抓住时机,
由此身价成倍增长,
最早迈进了亿元俱乐部。
80年代--倒爷
1980年代开始,
一波由个体户、民营企业主组成的“倒爷”群体,
依靠某些特权批出部分内部低价商品,
转手到市场高价卖出。
小到肥皂,中到电视机,
大到钢铁汽车。
要说中国倒爷的巅峰之作是在1989年,
南方某位倒爷从俄罗斯倒来一架图154远程客机,
转手卖给四川航空,
净赚一个亿。
这也让他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倒爷”。
至于原因,
在于当时的信息不对称,
因为他知道俄罗斯飞机卖不出去,
但四川航空又在满世界找飞机。
这空手倒飞机的买卖
可是把“倒爷”精神在实践中得到完美着陆。
90年代初--计算机
90年代初期,
即使你只是在当地第一个开网吧的,
赚个几百一千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开网络公司还是买网络股,
开间网吧还是在网络公司打工,
胆大的都在当年的网络乱世中
赚得了第一桶金。
1995年的马云放弃高薪职位,
在杭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
并向世人宣布:
我要辞职,干Internet。
90年代末--煤老板
工业,
是早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末,
煤炭私有化改革迎来黄金时代,
伴随着煤炭市场的繁荣,
中国的煤老板们一枚接着一枚的冉冉升起。
登上各类新闻头条的土豪们
也多诞生于这个群体。
煤老板,
这个中国最能体现暴富奇迹的群体,
风光无限的背后,
是一座座深挖地下的小煤窑和带血的GDP。
21世纪初--房地产
1998年国务院决定,
党政机关停止了已实行40多年的
实物分配福利房制度,
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
宣告结束。
从2004年开始,
房价开始如脱缰野马般疯涨,
房地产开始兴盛。
而这背后的财富再分配,
造就了一个人类空前的富豪集群。
如今,中国亿万富豪中近一半是房地产商。
身家最高的王健林,
如今的净资产已经超过2000亿。
这么看来,
正是在每个时代,
紧跟发展趋势,
土豪们才能在短短40年的经济发展中,
爬上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如今--互联网+
岁月不饶人,
搏杀了数十年的富一代,
现在也面临着属于他们的烦恼。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
传统行业的转型是个不小的问题。
庆幸的是,
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
互联网+金融
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
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社会阶级背后的资源不平等被打破,
会有更多的人成为这个年代的富一代。
没有伞的我们,
必须努力奔跑。
想要改变自己,
唯有用知识和勇气来改变命运。
选择
↓ ↓ ↓
惠恩资本
虽然没有做富二代的运气,
但是我们有成为富一代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