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的某一天,我忽然陷入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原因就是看到了北京今年的中考成绩,大概就是得满分的孩子比顶尖高中的录取名额都要多,离满分差30分,可能就与重点高中无缘了,要是差个五十分,可能高中都未必能读上。
而重点高中,无疑西城和海淀是最多的,西城和海淀相比,都可以算是好学校遍地都是,但西城是老城区,总人口多不到哪里去,海淀就肯定是好学校多,竞争的学生也更要多。
那我们在的朝阳呢?相比起来,就是“地大人多”,好学校就数不上几个,可想而知,内卷要到了什么程度?
然后我才想起来,我从来没有好好的注意过伊伊的学籍问题,总是想着小学还好几年呢,到时候再说也来得及啊,和我那个刚做完月子就去给孩子看西城学区房买下来的闺蜜真是稀里糊涂的没法比。
我就有点焦虑了,这时候才发现,难怪西城的学籍那么香,学区房那么贵!我自己稀里糊涂就算了,可影响的是孩子能不能上到好学校啊,按照这个态势,一半的孩子高中都读不了。
我琢磨着,咬咬牙,也换个房子?
一研究才发现,买不买得起是一回事,而且,就算是买得起,也是一来不及,因为一般还会有入学前三年落户的要求,即使马上买,等待落户也是时间不好说;二是学区房政策改了,买了也不把握;即使有那种相对把握一点的,一看,二千多万,还有三四十户去看房!
算了,换房子是不要想了,那了解下自己这个学区吧。
这一查呢,才发现我对学区和学区政策真是接近一无所知的概念,连我们朝阳有几个大学区,我们算什么学区都不知道,只是买房子时候人家提到我们对应的小学有哪几个,就停留在这点认识里。
好在,查一查还多少有点安慰,因为发现我们这个学区属于很均衡的学区,好几个相对的好学校都在这里,就好比有些牛小的学区可能是一等一,那我们这里可能是个三等三,我觉得也还行。
主要是呢,焦虑了一会儿我也就想开了。学习这个事情看缘分的,我自己又不是什么名校毕业,她爸爸还不如我,那我们可能是鸡娃都没资格的那种,何必被卷进去呢?
再说,让孩子学习,上学,是为了什么呢?
我并不认为是为了能找好工作,我觉得就是希望孩子有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有自己做主自己人生的机会和能力吧。
那么,在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都不知道的时候就卷进学区房的竞争,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大的必要。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接近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进入到牛校里,身边也都是优秀的孩子,还有优秀的家长,我理解的呢,就是有一种,提高了自己或者孩子“阶层”的某种错觉。
因为,身处某个阶层,其实就是某个阶层的能力,非要挤到比自己高的阶层里去,不见得好过。
比如,身家一个亿,买一个两千万的房子,理所应当,可五百万的家底,非要贷款去拼2000万的学区房,就不一定值得了。
而且,当把太多的赌注放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是不是会更焦虑呢?再说,这是孩子的人生啊,你知道她到底是不是适合死磕这条路嘛?
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好是真的,但是这个好里面,有没有自己虚荣的成分,或者自以为是的成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比如,想到有那么大的概率,可能高中都考不上,我们会难以接受。但仔细想,这个难以接受,到底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呢?
如果是为了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天赋不一,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会考上名牌大学,也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有所谓的“出息“,如果发现孩子不是有“出息”的那一批,你会一样的待孩子好吗?你会没有怨言吗?你到底是怕孩子过不好,还是自己到时候没面子呢?
其实家长最开始的心愿,不就是孩子健康快乐吗?
如果是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好的出路,或者好的生活,那么可以自己去努力呀,自己好了,孩子总不致于太差。
如果是怕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没有“出息”,过不上“好”的人生,我想这也是强求不来的,而且孩子自有自己的人生,“好”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不如做一个“服务型”的家长,把孩子想成我的“小顾客”,可以的话,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尽量满足就好了,实在满足不了的,就让她将就一下吧。
其实想通了,孩子最差,无非就是自己这个水平,不给孩子设限,也不给孩子多余的期许,快快乐乐的,做孩子脚下的肩膀,自己高了,孩子自然看得更远。
忙叨啦一天,结论就是:
爱咋咋地吧,还是不要把自己卷到里面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