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0、阅读张岱《陶庵梦忆》——钟山

100、阅读张岱《陶庵梦忆》——钟山

作者: 七星宫主 | 来源:发表于2023-10-19 01:56 被阅读0次

100、阅读张岱《陶庵梦忆》——钟山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

 

  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辇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筯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燖所。燖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云。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余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注释

[1]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今江苏南京。

[2]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刘诚意: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诚意伯。徐中山: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汤东瓯:汤和(13261395),字鼎臣,明朝开国功臣,死后追封东瓯王。

[3]志公和尚:南北朝时期南朝僧人宝志(436-513),志公和尚圆寂后,梁永定公主为其修建了一座五层石塔。

[4](jü):古代一种运土的工具,此处名词作动词,指无法以董运走。

[5](y):抬。灵谷寺:位于今江苏南京紫金山下。

[6]:通往墓穴的道路。

[7]王午:索祯十五年(1642)

[8]簿:这里指担任,供职。

[9](xi):鞋子。

[10](gong):姓氏。

[11]成祖:明成祖朱棣(13601424)

[12]孝慈皇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谥号孝慈。妊:怀孕,这里指抱养。[13](gui):盛食物的器皿。

[14](quan):一种木质的饮器。另有读音juan:古同“拳”,牛鼻环。

[15]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种祭品齐全或只用牛作为祭品的,称太牢。少牢:祭祀中只有羊、猪或只用羊作为祭品的,称少牢。

[16](xun):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半熟;也泛指煮肉。

[17]戊寅:指崇祯十一年(1638),此段根据《砚云甲编》本补录。

[18]鹫峰寺:在今江苏南京白鹭洲公园内。

[19]朱成国:朱纯臣(?1644),被封为成国公。王应华(16001665):字崇闇,号园长。东莞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曾任礼部侍郎,明亡后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

[20]甲申:崇祯十七年 (1644),这一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而死,明朝灭亡,所以称为“甲申之变”。

 

译文

钟山上云雾缭绕,冉冉浮动,云气红紫相间,人们都说这是王者之气,龙蜕下来的皮就藏在这里。明太祖朱元璋与诚意伯刘基、中山王徐达、东瓯王汤和当年勘测陵墓地点时,他们就把各自选好的地点标记好,藏在袖子里。结果三个人选的地方一致,于是陵墓就定了下来。陵门的左边是孙权的墓地,大臣们请求把孙权的坟墓迁到别的地方去。太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留着他看守陵门吧。”等到开建陵墓的时候,才发现下面是南朝梁国志公和尚的石塔,志公和尚的真身还没有腐坏,长长的指甲在身上缠绕了好几圈,士兵们怎么抬都抬不起来。太祖亲自以礼祭拜,许诺用金棺银椁殓葬他的骸骨,并封赐他三百六十亩田地,令人供奉香火,志公和尚的真身这才被抬到灵谷寺,安葬在塔内。如今灵谷寺有几千名僧人,一天能吃掉一个庄田出产的粮食。陵墓修建完后,封闭了通往墓穴的道路,无人知道陵墓在哪里。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三座陵门、一座飨殿和一座寝殿,后山也只有一片苍莽的林木而已。壬午年七月,朱兆宣担任太常寺卿,适逢中元节祭祀,我到那里去观看。飨殿庄严肃穆,暖阁距离飨殿三尺,用绣有黄龙的帷幔遮盖着。飨殿中间放着两把交椅,上面铺着黄锦孔雀翎的褥垫,褥垫上织有正面龙图,非常华丽庄重。毛毡铺在地上,人走在上面必须脱去鞋子,放轻脚步。稍微咳嗽一声,就会被内侍官呵斥:“不要惊扰了圣驾。”

 

靠近暖阁下面的一个座位,靠前的是值妃之座,值妃是成祖皇帝的亲生母亲。成祖皇帝出生后,孝慈皇后收养他作为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情非常隐秘。暖阁再往下,东西两面排列着四十六个席位,有的有座,有的仅是站立的位子。祭品极为简陋,朱红的木簋、木壶、木酒樽,非常粗糙简朴。木簋中只放了三片肉、一铁面粉、几粒黍米和一碗冬瓜汤而已。暖阁上放着一张几案,上面陈列着一个铜炉、两只小箸瓶、两只木杯子。暖阁下面放了一张大几案,陈列的也只有一副太牢、一副少牢类的祭品而已。其他祭祀或许与此不同,但我看到的就是这些。祭祀的前一日,太常寺的官员们打开关着祭祀所用牲畜场地的中门,敲锣打鼓、排列旗帜作引导,牛羊自己从门里出来,用绣有龙的袱被盖在它们的身上。到了屠宰场,人们用四条绳子绑住牛的蹄子。太常寺官员到后,牛正面站立,官员们朝牲口作揖,还没完全起身时,牛头就已经被割下来放进开水中烹煮。煮熟之后,牛头被抬到飨殿之上。第二天五更之时,魏国公(此处是崇祯末年第十一代魏国公)来到飨殿,主持祭祀仪式。太常寺的官员们不跟随祭祀班列,而是在飨殿上侍立着。祭祀完毕后,牛羊都已经腐烂,臭不可闻。平常每日进献两顿膳食,也是由魏国公陪同祭祀,每天都得到场。

 

戊寅年,我寓居在南京鹫峰寺内。有人说孝陵上空有一股黑气,直冲牛宿和斗宿,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天。我夜里起来观看,果然见到了这股黑气。从这以后,流贼猖獗,各地军情警报接连不断。王午年,朱成国和王应华奉命修补皇陵,他们把一棵三百年树龄的枯树砍作薪柴,因为要挖掉树根,所以向地下挖了几丈深的洞,有见识的人说这样伤了龙脉、泄了帝王之气,如今果然发生了“甲申之变”,就算把王应华千刀万剐也不足以赎罪。由玉石落成的明孝陵已经二百八十二年了,今年的清明节,历代明皇却不能再有一盂麦饭的供奉祭祀。想到这里,我便如野猿一般凄切地呜咽起来。

 

札记:

钟山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市。南京明代称为金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在这里定都,死后葬于钟山孝陵。张岱的《陶庵梦忆》写于明亡之后,作者把《钟山》置于篇首,显然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

 

以《钟山》一文开篇,作者笔触凝练持重,寓意深厚。据晋代吴勃在《吴录》中所记载,诸葛先生曾感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可见,钟山自古乃帝王龙脉聚集之地。通过对比钟山飨殿昔日的华丽庄严和如今的衰败鄙陋,将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一笔道出。对比作者在《自为墓志铭》中自嘲式地调侃身世:前半生“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后半生“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人生不过黄梁一梦。

 

《陶庵梦忆》一书无疑成为张岱先生对大明风物、故国山川的恸哭心史。也明显体现了张岱以文存史的忧患意识,作者宗旨是在真实记叙晚明时期的生活,以备后人了解查看,故而作者叙事精细入微。

 

中国古之文人是十分信奉风水等学说,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思想。然而,是风水决定人间世事变化,还是人心决定世事之变?

 

 

 

 

 

相关文章

  • 入陶庵一梦

    最近在读《陶庵梦忆》,倒是十分喜欢。 《陶庵梦忆》的作者名为张岱,号陶庵,自称张子。张子仕宦家庭出身,学识卓著,经...

  • 时光深处,风骨宛然

    #我读《陶庵梦忆》# 文/快乐心 读完张岱的百科全书《夜航船》后,接着读张岱的灵性古代随笔,世俗百态《陶庵梦忆》。...

  • 一点理解 关于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而《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潦倒中所撰对故国与早年的回忆。 所谓知人论世。 张岱早...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谨以此文,纪念当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 《陶庵梦忆》里,张岱开卷写钟山云蒸雾绕,而...

  • 读《陶庵梦忆》:人无癖不可与交

    读《陶庵梦忆》:人无癖不可与交 文|筠心 关于交友真谛,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有精彩论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

  • 陶庵梦忆,梦忆江南

    很喜欢这本小书,陶庵梦忆,顾名思义,梦忆,指的是张岱风烛残年之际,贫困潦倒,在他的书房陶庵回忆往事,那些年轻时候在...

  • 陶庵梦忆 张岱

    陶庵梦忆 张岱 《三世藏书》这篇里写“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失。”作者不仅祖辈积存的书因变故散毁,而且自己四十年间从...

  • 读《陶庵梦忆》,品味一个玩家的深情

    读《陶庵梦忆》,品味一个玩家的深情 文|筠心 有没有一本书,初读与重读的感受全然不同?于我,就是张岱的《陶庵梦忆》...

  • 「读书」陶庵梦忆 | 钟山

    《陶庵梦忆》是我近年来最爱看的书,这本书是张岱的梦回,在古代回忆文中我觉得写最好,《东京梦华录》像白描,而《陶庵梦...

  • 张岱和《陶庵梦忆》

    2012年9月3日 看了一篇写张岱的文章,想起去年冬天抱着《陶庵梦忆》消遣的细节。那时候复习进程很紧,坐图书馆看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阅读张岱《陶庵梦忆》——钟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th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