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是我近年来最爱看的书,这本书是张岱的梦回,在古代回忆文中我觉得写最好,《东京梦华录》像白描,而《陶庵梦忆》有情感且丰富。
张岱是晚明清初的文人,他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前生风流、兴趣广泛,自云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这样的风流趣人在中年时眼看国破,大明换了大清,因拒绝臣服清廷骤然沦为普通民户,一贫如洗。
而《钟山》为《陶庵梦忆》首篇,写的正是明太祖选皇陵的事,钟山山势险峻,蜿蜒如龙,选位置时发生了有趣的事,高皇帝和三个人一起选址,先把意向藏在袖中,拿出来一看竟然有三个人选了这里,于是便选定。
左边有孙权墓,想要迁走,太祖就说孙权是好汉,留他守门吧,于是留下孙权墓。后来又发现下面有个梁志公和尚塔,这和尚真身不腐坏,手指甲绕身上好几圈,一群将士上来都搬不动他,直到太祖亲自行礼,许诺金棺银椁才将他搬去灵谷寺塔中,并且那里在张岱这个时期香火鼎盛,寺众数千。
张岱曾在崇祯十五年观看过祭祀大典,殿宇华丽庄重,仪式肃穆严苛,是国家与皇族的尊严显现。他写这些也表达了自己对前朝的缅怀和对皇族的敬慕。
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
飨殿宏伟高大、庄严肃穆,暖阁距离飨殿仅三尺,用绣有黄龙的帷幔遮盖着。飨殿中间放着两把交椅,上面铺着黄锦孔雀翎的褥垫,褥垫上织着龙的正面图案,非常华丽庄重。把毛毡铺在地上,人走在上面必须脱去鞋子,放轻脚步。稍微咳嗽一声,就会被内侍官严厉地呵斥:“不要惊扰了圣驾。”(摘自万卷出版公司《陶庵梦忆》)
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燖所。燖已,舁之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云。
祭祀的前一日,太常寺的官员们打开祭祀牲口的中门,敲锣打鼓、排列旗帜作为先导,牛羊自己从门里出来,用绣有龙的袱被盖在它们的身上。到了屠宰场,人们用四条绳子绑住牛的蹄子。太常寺的官员们到来,牛正面对着他们,官员们向牲口拜祭作揖,还没完全起身时,牛头就已经被割下来放进开水中烹煮,煮熟之后,牛头被抬到飨殿之上。第二天五更之时,魏国公(此处是崇祯末年第十一代魏国公)来到飨殿,主持祭祀仪式,太常寺的官员们不跟随祭祀班列,而是在飨殿上侍立着。祭祀完毕后,牛羊都已经腐烂,臭不可闻。平常每天进献两顿膳食,也是由魏国公陪同祭祀,每天都得到场。(摘自万卷出版公司《陶庵梦忆》)
作为祭品的牛羊身上盖着绣龙的袱被,官员们还要向它们作揖,可见祭祀礼仪非常庄重。
在崇祯十一年时张岱就听人说皇陵上有一股黑气直冲牛斗,延续了百余日也没有消散。自黑气起时,四处动乱,崇祯十五年修补皇陵的时候,负责的人把三百年的枯木砍作柴烧,有人说挖根伤了龙脉。甲申之变后,张岱认为把砍树之人千刀万剐也不为过。如今清明时节,皇陵中明朝历代皇族却连一碗麦饭都没得供奉,张岱不禁恸哭。
这篇文通过往今对比,体现亡国之痛,没有国又哪来的家呢?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此为本文开篇之意。
借古喻今,只有国家强盛,普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珍惜眼下,为祖国之崛起而奋斗。
参考资料
- 上海古籍出版社《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 万卷出版公司《陶庵梦忆》
- 【读书会】松溪窗下书001:明张岱《陶庵梦忆》01、钟山-哔哩哔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