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11 如何成为高手:刻意练习
周末学习了混沌大学李善友老师的《第一性原理》的视频大课,第一个单元讲述的是刻意练习。结合之前看过的万维钢《万万没想到》《智识份子》,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异类》,李叫兽系列文章,忽然认识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刻意练习的概念,其实是非常强大的武器,能在各个领域纵横捭阖,打穿很多知识壁垒。也能将以上几本书的核心概念打通,今天做一下总结。
刻意练习的原理
《异类》提出了一万小时理论并广为传播,但解释不了一些现象:1、很多人打了20年的麻将,时间超过了1万小时,为什么技术水平进不了专业队?2、很多人博览群书,尤其是狂扫网络小说。但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来一篇像样的文章,甚至把看过的小说的结构框架和主线支线写出来都有困难?中国大学培养的大批量中文系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的优秀作品,但为什么很少能出知名作家?3、很多房地产入行10多年的操盘手,为什么水平只停留在营销经理,看似经历过n次开盘和n个项目,为什么从能力角度就是做不了营销总监?4、网络段子:你的工作经验30年,只是把工作第1年的经验重复了30年,没有知识的迭代和进步,所以就算是30年的经验,也很不值钱。
之所以上述的四个案例不能用一万小时理论解释,是因为一万小时理论节选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及相关论文。刻意练习算得上一万小时理论的母原理,能解释学习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同心圆: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学习区对应刻意练习,如果一件事太简单,或者难度太大,都不是刻意练习的范畴。
舒适区的典型是卖油翁,唯手熟尔。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属于自动化模式,没有像旁观者一样思考当下自己的动作是什么,能否再优化提升,只是任由时间和事件流淌,惯性操作。典型的舒适区行为有:熟练的开车、银行窗口资深的柜员操作、看综艺节目/网络小说/美剧娱乐、用自己熟悉的三板斧管理-开会骂人/打陌电/喝大酒,这件事之前就这么办的,这次也这么办。
学习区对应的是刻意练习,通常是不太舒服的,自我意识很强的,需要手脑心并用的,且有可能收获flow心流的状态。典型的场景如:健身、打坐、作家创作小说、新手学习钢琴等技能、老虎伍兹世界冠军后重新调整自己的击球动作、教练反馈后的动作改进、操盘手的头脑风暴、写培训课件等等。焦虑区主要是能力与事情差距过大时产生的,典型如中等学生解答奥赛题,职位大幅度提升后到陌生城市的空降兵等等,焦虑区的表现容易放弃,由于工作难度太大而根本无法执行。
刻意练习的方法论
知道刻意练习的同心圆模型后,具体的方法论是什么呢?李叫兽的方法:1、凡事背后必有原理;2、找到原理后,看它能运用到什么场景中,跟之前的知识结构有什么联系,还能解释什么现象,举出至少5个例子;3、问自己,我的哪些行为能用这个原理修改。原文《李叫兽如何打造知识体系》。芒格老爷子的方法论: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原理;2、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原理行事。芒格介绍巴菲特大概在高中时就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原理:决策树和复利,之后一辈子进行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先有反思和总结精神,找到一个原理,比如企业的核心原理就是创造客户。然后将这个原理变为可以实践的方法论,比如企业中,营销的12字口诀,4217等。然后将这个方法论广为应用在各个场景,比如招商、长租公寓能不能用这个方法论等等。下面举几个生活化的例子,总结我是怎么运用刻意练习这个方法论的。
刻意练习的运用场景
案例1:我老婆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在高考数学考了141分。
我老婆虽然学习不错,但是数学的最后两道大题经常出错,因此在高三的历次模考中,数学都在130分左右的段位。她当时做了自我反思,为什么最后两道大题总是得不到满分,错误点和盲区到底在哪里。在高考前最后1个月时,她自己总结了10年来数学所有的最后两道大题,将这20道题整体分析,发现了难点在结合到解析几何的时候的几种变化。并将每种变化找了2-3道题强化训练,把总结写在A3纸上,贴在了自己卧室的墙上反复看。最终在高考时数学考了史上的最高分,141分。
案例2:我如何运用刻意练习,跟老婆不吵架的。
2010-2011年,刚工作时,是我和老婆吵架最凶的阶段。当时谈恋爱平均2天小吵一次,3-4天会激烈的大吵一次。但是2014年结婚至今,我俩吵架合计不超过5次,且没有一次大吵。核心因为我发现了两个原理并勤加练习:1、女人需要安全感。2、女人需要被宠爱的唯一感。
因此不管自己出差还是在工作,随时随地汇报自己的行踪。只要和老婆分开超过2-3个小时,就要打一次电话,哪怕结婚3年后的今天,我本身就在西安工作也是这样。其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老婆身上花尽量多的时间和钱。我们每年出国旅行,纪念日大餐,今年母亲节买的999朵玫瑰都是这个原理的运用。每天都会跟老婆讨论工作、电影、阅读心得,达成夫妻双方的价值观和认知统一,也是在这个原理之下的刻意练习。题外话,我的每篇日课的第一位读者就是我老婆。
案例3:我是如何运用刻意练习,从0开始带团队的
2015年公司业绩谷底,当年全公司3个项目只卖了12亿,所有营销经理及中心负责人全部离职。我大概用了1年的时间完成团队的重建、提升,在所有管理层全是新人,置业顾问80%是新人的情况下,最终16年3个项目业绩32亿,17年3个项目半年34亿冲线。
不考虑市场及公司因素,只总结一下在团队角度如何运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当时发现因为缺少培训,操盘手的专业和见识大多停留在12年的水平。因为缺少沟通,部门内的人事任命、晋升、自己的进步与否全部是黑箱,甚至有个员工入职公司4年,从来没有被人谈过绩效,只是被通知绩效和奖金是多少才知道。因此16年的核心操作,每个月建立今天我要做和目标计划分解表;每双月一次系统性培训;每个季度优秀团队奖励出差,出差回来必须分享;所有的经理培训grow模型并季度回顾。所有的奖惩、晋升、调动制度化,并且公开pk,能者居之。17年又增加了节操榜的月度榜,营销部的月度沟通大会,鼓励优秀行为和自组织式的进步。
篇幅问题,案例4,我是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学习投资并实现较高盈利;案例5,我是如何运用刻意练习,总结了10大培训课件,成为15年营销学院最佳讲师的,以后再做分享。
没有花1万小时,只是洞见到原理后的刻意练习的实践,威力无穷。刻意练习实在是最近学习的最好的一课,也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途。认识到凡事背后必有原理,必可总结模型并通过刻意练习提升后,我昨天还思考了,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川麻高手,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深入读书,如何通过刻意练习重新思考营销12字口诀,仅仅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价值。祝福大家多多实践,必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