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要录》是针对福建北苑茶风盛行后的弊端而作。因茶事兴盛,茶民、茶商为了个人利益,掺杂使假,混乱市场,导致茶品标准不一、色味难辨,正如黄儒在本书“后论”中所言:“建安之茶,散天下者不为少,而得建安之精品不为多,盖有得之者亦不能辨,能辨矣,或不善于烹试,善烹试矣,或非其时,犹不善也。”
《品茶要录》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字。作者提出了10种制茶技艺上的缺失:
一是采造过时,则茶汤色泽不鲜白,及时采造的茶叶冲泡的茶汤色鲜白;
二是白合盗叶,鳞片、鱼叶等掺入茶叶后会使茶味涩淡;
三是入杂,阐述怎样鉴别掺入的其他叶片;
四是蒸不熟;
五是过熟;
六是焦釜;
七是压黄;
八是渍膏;
九是伤焙;
十是辨,通过叙述相隔很近的壑源、沙溪两块茶园,其茶叶品质却相差很大,来说明自然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最后,作者提出:芽细如麦、鳞片未开、阳山砂地之茶为茶中精品。其中,此书在论及焙火过急、过焦对茶叶品质的损害等问题时尤为精辟,如“茶民不喜用实炭……欲速干以见售,故用火常带烟焰。烟焰既多,稍失看候,以故熏损茶饼。”这一论断至今仍是不刊之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