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立嫡不立贤,帝辛穷兵窦武东夷,西周乘机起事得天下
喜欢商代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会明白,本文的这个题目重出现的两代商王是商王朝的最后二代。帝乙和帝辛是父子关系。商王帝乙的长子叫启,因不是王后所生,叫做“庶出”,没有被立为太子,只叫做“庶子”。小儿子叫受,是王后所生,叫做“嫡子”。帝乙本想立启为太子,但王朝的太史官极力劝阻,认为这是嫡庶不分,应当立受为太子,帝乙中好立受为太子。尽管帝乙虽然很喜欢启,可是俺祖制也没有办法,只好遵制立受。封长子启于微(今山西潞城东北),后世称做“微子启”或“微子”。
这段历史便可说明以嫡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商代已经形成。太史是商王朝中专门掌管朝廷执行各种制度记录的官,王室中各种大事他都要记录在案保存起来,凡是商王有不执行制度的大事,他都有权劝谏、阻止。古代的太史官都是一些诤臣,他们坚持原则、坚持史实的态度令人敬佩。司马迁为了历史的真实,不畏皇权压力,坦然接受刑罚而致残,保住了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中国历史和史官的一面旗帜。商王的先祖们一代代的创立、发展,最后形成起来的这些制度,是商王的后代必须遵守执行的。
帝辛其实是庙号,古书中又称为纣,或受辛。受、纣二字古音相同,所以又称为纣王、商纣王或殷纣王。纣很聪明,灵敏多才,身材高大,勇力过人,能赤手和猛兽搏斗。又能言善辩,遇事自以为是,不听臣僚们的劝谏。好嗜酒,常作长夜之饮。爱玩乐,喜美女歌姬不疲。好大而喜功,性情很残忍,对反对他的臣僚,往往加以酷刑,轻者致残,重则丧命。看到这里人们很快就浮现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场景环境、这样的帝王人物是何其多,他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实力,往往最终的结局都是丢失江山社稷,成为悲剧的结局。
帝乙两次征伐人方,虽然没彻底征服,但东南部得以暂时安宁,征服盂方,使东部地区的矛盾有所缓和。纣继位以后,贪图享乐,挥霍无度。一些王室贵族见纣都如此,也就恣意奢靡,有的谀臣为了讨纣的欢心,还常向他出谋划策,想出各种玩乐方法。纣嫌商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玩的地方太少,而且有历代祖先的宗庙和盘庚以后各王的陵墓,经常还要举行祭祀,妨碍他的玩乐,于是下令在商都以南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修建了商宫别馆(有学者称做别都)。在商都以北的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也修建了离宫别馆,建有林苑亭台。这个南北长200多里的地区都算作商都的范围,纣经常带着美女歌姬和一些近臣们往来于朝歌和沙丘。在沙丘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苑囿(you又),古代的苑囿是种植果树和畜养禽兽的场所,也就像现在的动物园,在沙丘的苑囿中饲养了许多珍禽异兽。因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馆,消耗了大量的资财。
为了弥补费用的不足,纣想出了加重赋税的办法,把这些负担转嫁在人民身上,下令在全国增加赋税,规定属国进贡的方物由每年一次增加到两次,赋税如此之重,人民早已不堪负担,此时没有出现成规模的反抗就算是烧高香了。这时能够按时进贡的属国已逐渐减少,纣见此情景,便下令召集各诸侯前来黎地(今山西黎城)相会。黎地距商都很近,纣便点齐了亲军卫队,先在黎地布置了一个威武的会场。到了相会之期,纣率领全副武装的商军来到会场,各地诸侯陆续来到以后,看见刀枪林立,戒备森严,便知纣要举行“大铁(sou搜)。
古代的“大铁”就是阅兵的典礼,是一次军事大检阅。商代的正规军自武丁征伐四方以来,算是训练有素的。平常不出征时经常要随商王去田猎,一次田猎,也就是一次练兵活动。而纣布置的这次在黎地的大铁,是有意在各诸侯面前示威,当然就更加壮观。阅兵过后,纣便向各诸侯、方国宣布,各地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加倍按期进贡赋税、方物。在强大的武力威逼下,各诸侯只好同意照办,不想东夷的首领未等会散就逃了回去,拒贡赋叛商。这就是古书中说的“商纣为黎之铁,东夷叛之”(《左传·昭公四年》)。这个东夷方伯显然是被商王的岢重的贡赋吓住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逃避躲祸。您觉得他这样可以躲过去吗?
东夷逃跑的行为,被纣认为是叛商,纣很恼怒,决定征伐东夷,于是加紧准备出兵,当然又要增加一大笔军费开支。这除了压榨人民外,对一些诸侯国,就用武力威逼进贡,从粮食、牛、羊、猪、鸡到珠宝、玉器无所不要。在商王朝的沁阳(即衣)田猎区附近有一个小小的属国有苏氏(今河南武陟东),因地小人稀,出产不富,无力给纣进交年年增加的贡赋,纣认为有苏氏是有意对抗,便派兵前去征讨。有苏氏无力抗御,得知纣喜欢美女,便从族人中挑出一个叫妲(da达)己的美女献给纣以求和,纣见妲己生得很美,便撤兵免贡,班师回朝。除了压榨诸侯和人民的财务以外,纣还是个好色之徒,由此看到此人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一切的品行,也预示着商王朝的后面会因此倒霉运。
纣伐有苏氏以后,各属国不敢再抗命不交贡赋,于是纣率领了上万的商军向东南进发去伐东夷。人方是东夷中的一方国,是纣所征伐的主要目标,但纣所征伐的东夷还不止是人方一个。纣又下令东方各诸侯国也出兵协助征伐,所以伐东夷的战争规模是很大的。尤其引起东夷恐惧的是在商军中出现一支用象组成的“象队”,这些象是生长在中原地区,被捉住以后饲养驯服,用作驮运工具,后来又被商军调驯来作进攻敌人的“武器”。古书中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吕氏春秋古乐》)。应该说,这个时候商王还是有不小的号召力的,王朝军队战法也有很强的能力,用巨像作为进攻武器收到了奇效。
东夷各部落当然经不起商的大军压境,经过几次战斗以后,俘虏了不少的夷人,东夷只好投降。纣为了防止东夷再叛,将商军留在东夷地区驻守,然后带着俘虏班师回朝。此后东夷未再叛商,朝聘往来经常不断。因大批商军在东夷地区长年驻守,加上经济和文化交流,商文化传播到东夷,加速了东南地区的发展,东南地区的一些生产技术,如农作物中一些品种的种植,手工业生产中的一些制作技术也传到中原地区。这件事可以看到商王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夷各部族的有效统治,也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了东夷的生产力,实现了该地区的进一步繁荣进步。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商朝末年帝乙、帝辛父子两代经营东南地区,尤其是帝辛在开发东南地区方面是有贡献的。
同时,老龙在此要表述的是,也正因为纣王将军队大批的调去征伐东夷和戍守在东南地区,相对使得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兵力空虚,因此也便放松了对朝廷对西部周人的警惕,才被周武王乘机袭其后路,结果弄得国破人亡。当然这也只是造成商朝灭亡对客观因素之一,主要的还是纣王对苛政酷刑、荒诞残暴、失去德行、失去人心所致。这也是几千年来衡量历代统治者的标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的向背才是最好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