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半夜,突然接到堂弟给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的他特别丧,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想回去复读一年,考到另一个学校去。
这个堂弟我已经很久没联系了,我以为这是堂弟高考发挥失常之后的悔恨,便随口问了一句:你现在读的是哪所大学呢?
他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但是我真的不想再读下去了,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像是人间地狱……
我这个堂弟,1米8的身高,算不上特别英俊但看着让人很舒服。
表弟自小生长在四线城市的小山村里,勤俭节约,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攒起来买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求学路上特别顺利。
在村里的小学毕业后,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接着再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高中时期成绩一直稳居榜首。
高考后,毫无悬念的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家长们口中啧啧称赞的“别人家的小孩”。
他从未出过省,初到北京的时候满眼都是新奇。
但也是这种略带新鲜感的懵懂,把他一点点质变成束手束脚的胆怯,最终积攒成暗潮汹涌的自卑将他淹没。
而导火索,是他跟几个同学赶早班车一起去爬长城,出发前在一家肯德基店里买早餐时,他看了很久的菜单却没有点单,问了服务生好几样餐点都被告知没有。
同行的同学催促了一句:真没见识,买个早餐磨磨唧唧,买不起别吃了,快走吧,大家都在等你。
这本是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他却发了飙,歇斯底里的将对着同学一通发作:
我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早就知道你们看不起我,你们大城市来的了不起啊。
很多人在人生之初都有自卑,这是难免的。
2
这种自卑一直环绕着他,还没开始,就总觉得自己不行,还没开始竞争,心里就已经放弃。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同学,被她的阳光与自信所吸引。
有时候,女生跟他会有一些眼神接触,他感觉对方似乎也喜欢自己,觉得她的眼神中总包含着某种热情。
但没多久心里就一万个自我否定:你想多了吧,这么漂亮又优秀的女生是不可能来喜欢你的,别自取其辱了!
自卑的他脑海里冒出了很多否定性的话语。
直到有一天,女生主动邀请他下课后一起电影,他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激动之余却无情地拒绝了对方。
随后,他看到女生的朋友圈发了一段悲伤的文字,他知道跟他的拒绝有关,他感动地流泪了,却还是不敢有所表示。
他慢慢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
总是独来独往,最长可以一个星期不跟谁说一句话。
他试图通过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小心翼翼的掩饰与这个世界的种种违和。
期末考试结束都来不及看成绩,买了火车票连夜就离开北京。
可现在,随着开学日期一天天临近,他又开始焦虑。
所以连夜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自信?
他说:哪怕就是装出来的也好,只要不在别人面前露怯就行。
我思考了几秒后回答他:
你需要的或许并不是自信,而是承认自己的自卑。
自小你习惯了做众人夸奖和羡慕的对象,无法承受光环的消失,也无法容忍“自己不如别人”的那些念头。
越压抑,越防御,甚至演变为一种隐晦的攻击,而你身边的人感知到这样的攻击,会纷纷离你而去。
你在变得越来越孤僻的同时,自然就会将一切归咎于“都是自己不够好”,从而变本加厉地憎恨自己。
人生本来就是不断改变的过程,而那些拒绝被改变的人,并不是因为看不到未来,而是因为放不下过去。
自卑者能否走出这个自卑,就是成长的一大关键,否则就将陷入永远的自我否定,最后证实对自己的攻击是正确的。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想通了这几句话,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回复:
姐,我想了一夜,一直我都不愿意承认是我到了新的环境中,各方面都不如同学们的事实。
可是仔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可自卑的对吧,我能考上清华,就至少说明了我有了同台竞争的入场券。
虽技不如人,幸来日方长。
3
回到我自己,并没有好到哪里去。长相差强人意,瘦瘦小小的,父母还不在身边。
看着身边那些高大挺拔的同学,隔三差五还有家长或亲人来拜访,我的心底总有很多自卑的理由。
纵观我的青春期,简直可以用“灾难”二字来形容。
那时候的我,瘦小不说,还经常生病,也没有人照顾。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感冒中度过,一个月里总有好几天的时间要吃药甚至打针。
生病带来的不适给了我一种很消极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阳光再好也觉得心头昏暗。
所以我不仅羡慕那些花枝招展、袅袅婷婷地去练舞蹈的艺术班女孩儿。
我甚至羡慕一个从不生病、走路矫健地像一头小鹿的女同学,她看起来永远那么活力满满。
除此之外,我五音不全,唱歌不好听,也不会跳舞,更加不会任何乐器,几乎没有任何特长。所有属于青春少女的光芒一到我这里就变成了一派黯淡。
这样那样的原因加起来便组合成了一个自卑的我。
每次朗读课,就是我最恐慌的时间,轮到我之前的三个人,我就开始不停打哆嗦,到我的时候,声音总是颤抖的。
每次体育课,其他同学都能轻而易举的完成训练任务,而我总是在别的同学已经完成训练任务后在树荫下乘凉了我还在继续我自己的项目。
那时候,我恨不得自己因病倒下或发生意外,最好以后都不要上体育课了。
一个热身训练就能把我累喘,再有其他跑或跳或者其他体育项目,一堂课下来真的快去了半条命。
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我也没有主动去克服这种自卑,而是一一接纳。
无条件的接纳当下的自己,包括零食、礼物、掌声和笑声,当然还有嘲讽。
我记得那时候,我是这样做的:
在每次遇到让我自卑或觉得糟糕的事情时,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把触发场景、具体发生的事件、我当时的感受和头脑中产生的想法写下来,允许它们的存在,不去逃避,不去企图消除他。
实在太难受了,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我哭着写完的,写完后,再痛快的哭一场。
比如说体育课上,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比我跑得快,让我感觉沮丧。
我就会这样记:今天的体育课上,老师给出的任务是热身训练操5分钟,跑步1000米后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了。
很开心,5分钟的热身训练操我跟上了大家的节奏,顺利完成。
但是1000米的跑步我掉队了,起跑的时候我就落后同学一大截,我依旧很努力的往前跑。
当我跑到400米处时,双腿又酸又软,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了,看到有同学完成了任务往器材室领器材去了。
我边跑边在想:为什么训练项目不是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按比例分配呢,这样对于瘦小的我太不公平了。
我继续往前跑,坚持到800米处时,整个操场只剩我一人在跑,累、喘加上独孤。
开始一边哭一边跑,已经习以为常,同学也不在为我这个行为笑话我了。
我觉得我是全校体能最差的一个了,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我,也许这个时候腿断掉就不用跑了吧,以后也不会再受苦了吧。
写完后合上笔记本,再痛快哭一场。
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么痛快我为什么不放弃呢。
因为这是我无法逃避的现实呀,体育成绩会影响学期和成年度的评优。而我是个优等生,我得要平衡发展。
后来,我开始变得积极踊跃了。
每天早餐的朗读课之前先跑1圈再进教室,坚持着每天跑,坚持着每天多跑一会。
通过同样的方式,我自愿加入”了长跑队,报名了我最害怕的朗诵比赛,甚至演讲演讲比赛。
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的小小日记本就开始工作了,除了记录还会跟我对话,会严肃批评加温柔鼓励,把我送上战场。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运动,马拉松也能跑完全马了,站在台上时不再紧张害怕,即使即兴演讲也能游刃有余。
也是那之后,我才终于知道,从没有天生就能侃侃而谈的人,他们和你我一样,在人后沉默练习了无数遍,才终于得以侃侃而谈。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克服自卑的,但一路走来,我觉得真正的成长是一个让自己越来越有“底气”的过程。
这种底气,不仅仅在于考试的分数、每个月领多少工资,而在于积淀了多少足以让自己不忧不惧的东西。
不要怕经历自卑,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你做的真棒。
我们都喜欢看逆袭的故事,但每一个逆袭故事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
前提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念,去突破自我,朝着自己向往的地方走去。
如今,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最感激的就是自己在自习室里认真学习看书的时光;
回想起工作的这些年,最感激的也是每一天工作结束后认真对待生活,坚持写东西的夜晚。
我一直对更好的自己、更美的未来心存期待。
希望你也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