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认知科学下高效学习的打开方式

认知科学下高效学习的打开方式

作者: 模型思考力阿拉丁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14:49 被阅读0次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正月里,在这个万众一心的正月里,关于疫情的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我们在各种渠道,收获各种信息,于是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面对信息输入,如读书,学习,看公众号文章,看微博朋友圈等,我们最常用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可以多选):

    A.照着文字表面理解

    B.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C.将信将疑,却无力思考

    D.会思考关键词句的意思

    E.会思考文字背后作者的目的和立场

    F.会寻找作者的观点以及支持观点的证据

    不知道大家会选什么选项,笔者大胆地猜一猜,大部分应该是选择前三项居多,我今天想通过《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和你的生活》一书中,有关认知科学实证研究中证实有效的学习技巧,来聊一聊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输入和处理,都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这本书是诸多认知心理学教材中,个人认为最“有趣”的一本,作者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名誉教授布鲁斯·戈尔茨坦博士,他立志吧认知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晦涩难懂的认知科学原理用书中的诸多“演示实验”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亲身体验心理学实验,便于理解那些生涩的概念,并且在书中按照认知规律,给出了很多“想一想”和“测一测”的问题,指导读者阅读,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并给出了27个实证研究有效的精巧方法,让读者拿来即上手,上手即落地,提高读者在生活中的认知效率。

    本文首先会介绍一个经典的记忆模型,然后是一个亲测有效的认知技巧:精细化加工,这些技巧可以用于自我成长, 书籍阅读,移动信息阅读,孩子的学科学习等各个方面。

    记忆模型

    假如现在你打电话咨询城市客服有关疫情物资捐赠的事情,客服跟你解释了半天,发现有些问题必须请相关部门来回答和对接,于是给你报了一个电话号码,当下你没有笔和纸,也没法手机后台记录,只能通过大脑强记。

    想象一下,这个时候,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号码的呢?一定是在心里默念几遍,然后凭着刚才内心的记忆,把这个号码拨打出去,这个过程中,可以简化成下图这个模型:

    客服在电话那头报的电话号码,就是信息输入,首先接受到信息的是你的感觉记忆,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还有就是内心的情绪等。

    很多人会奇怪,难道,感觉也有记忆,晚上如果在房间,你不妨做个小实验,盯着房间的灯看10秒,然后,闭眼,在那一片黑暗中,你会看到一个跟灯形状一样的光斑,这就是你的视觉记忆,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视觉滞留。所谓的“余音绕梁”,就是听觉记忆的体现,还有我们和亲近之人大吵一架,时间久了,事情可能忘了,而当时的那种气愤的感觉,还是有朦胧的印象,这属于此类。

    这种感觉记忆一般很短,如果你不加工,转身你就忘了。比如客服跟你说的很多信息,你都加工进入了短时记忆,而最后那个号码,你为什么要复述呢?

    因为你要记得更牢固一点,这是为了能让你挂断电话之后,能够顺利地拨打出去。打出电话就是信息输出。

    也许这个过程中,有些信息你在心中反复琢磨,后来你还反复拨打了几次那个电话,那么这些加工就会把信息编入长期记忆,这个过程就叫编码。以后你再遇到相类似的问题,你就会把这些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又一次进入短时记忆,进行信息输出。

    编码是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我们回忆一下,在那些没有手机的时代,能记住的电话号码中,一定是自己输出最多的那些号码,比如父母的,要么就是自己用自己能够记住的方式,用各种方式编出来的一些号码,包括自己现在各种登录密码。

    这个经典的模型之所以要介绍,是因为我们好多信息接受技巧都是为了适配这个模型的特点,而且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遗忘。大脑的一个默认程序:你不经常使用和提取的信息,它默认为对你不重要,它会帮你自动清空。例如,我们经常忘了我们的不常用账号的密码。

    所以关于把信息编码进入长时记忆,就成了我们学习、阅读、获取信息的关键,接下来我介绍两个有效的通用性技巧,提升我们的编码效率。

    精细化加工

          精细化正是帮你把正在阅读的材料转移到长时记忆中的一步——想想你正在阅读的材料,并且通过把它与你知道的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方法赋予它意义。你学得越多,这种方法会越简单,因为你先前的学习已经为后面添加新信息建立了框架。   

    精细化加工就思考新信息,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用已有知识理解新信息,并赋予它意义,并添加到已有知识框架中的过程。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思考,加工必须要思考,如何思考呢?待会我在详细阐述。

    第二个是先前知识,什么叫先前知识,就是你过去学过的,经历过的,储存在你的长时记忆的一切经验和信息,比如,你要炒一个菜,你的先前知识可能是小时候看见过妈妈是如何炒菜的过程,或者是你看过一个相似的菜谱之类的。

    加工时,我们需要把现在正在面对的信息,和之前的知识建立联系,他属于哪个部分,放入之前的框架里面。所以第三个关键词是:意义和框架,没有给新信息赋予意义,你怎么把它放到框架中去呢?你怎么知道他属于框架中的那个位置呢?

    赋予意义这一项,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1、视觉化图像

    2、与自己联系

    3、复杂化思考

    视觉化图像是指,把信息变成一个画面,一个你或熟悉或生动的画面,记住画面比记住抽象的信息要容易得多。

    我们来看这段文字,这是《围城》中形容鲍小姐出场时的一段文字: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代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先生这段文字很生动地把鲍小姐的性格通过装束和男学生背后的调侃显现出来,而我在欣赏先生的文字的同时,也在进行一些视觉化的加工,颜色:绯霞色、海蓝色、白、红,穿着:抹胸、贴肉短裤、皮鞋、指甲。最后为了让这些形象更有画面感,先生用了隐喻:熟食铺子,颜色暖热,公开陈列,局部的真理,如果你想记住这段文字并学习这段文字的描写方式,你就可以进行:视觉化图像,想想一艘邮轮甲板上,一个这么穿着的小麦色的女生款款向你走来,而甲板的尽头,几个猥琐地学生打扮的男人在挤眉弄眼地说着:熟食铺子和真理的字样。

    通过刚才的解释,你的目光离开我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刚才钱先生的那段文字你的印象深刻了很多,这就是视觉化加工的作用:信息画面化,会让你更牢固更快速地把信息编码进入你的长时记忆。

    与自己联系就是让信息与自己的经历、问题、痛苦发生联系,让它产生与我有关的意义,这样记忆起来就非常有效率。

    文章开头,为了增加大家阅读的欲望和摄取信息的效率,做得那个小调查,就是把这篇信息快速地与你联系起来,看到这里的朋友,一定是好奇这里面的内容对你到底有哪些帮助,才硬着头皮读下来的。

    复杂化思考,就是面对信息是,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应该针对信息的这些内容做一些自我提问:

    1、信息的来源是哪里?

    2、信息提供者的背景如何?

    3、提供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4、它在我过去哪部分知识结构框架中?

    5、它具体讲了些什么?

    6、它有什么样底层的原理呢?

    7、我将如何应用这个信息?对我有什么启示呢?

    8、它和我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区别吗?

    这些问题不用全问,但是如果你能养成问的习惯,哪怕是问上一两个,你对信息的加工程度就完全不一样。

    有一次我在《小学问》这本书上看到这段文字:

          时间洞察力,就是要还原时间的工具性,把“给事情评级”当成时间管理的核心,要学会随时评估各类事情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我当时看到了之后,第一反应是完全不知所云,我再仔细一品,发现这里有两个关键点:“给事情评级”和“事情的重要性”,也就是按照事情的重要性评级,加之是时间管理,我开始思考:这和我之前学过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有什么区别啊?这就是上面的第8个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是谁提出来的,肯定不是《小学问》的作者吧,追根溯源,发现提出时间洞察力的作者是一位大牛:菲利普·津巴多,在他写的一本《时间的悖论》中提出来的。而且完全不是我理解的事情的重要程度,然后我在这本书论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思考:我能如何把时间洞察力和我惯常的时间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呢?......

    无论结果怎样,这个复杂化思考的过程,对于一小段文字,我们有了很深很深地思考,把它的周边和源头都弄清楚了,并且赋予了一些意义后和已有知识结构建立了联系,这才是一次高效的信息加工。

    经典的记忆模型和这个精细化加工的方法,一定能给你摄取信息,加工信息带来一些新的启示,你不妨用复杂化思考,把本文精细化加工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科学下高效学习的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br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