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成都之行,到过杜甫草堂,且印象很深,今晨再读杜甫《蜀相》,怎么一点印象没有?难道好不容易到了成都,看了杜甫草堂,没有去拜祭武侯祠?时隔两年,也没有患老年痴呆,该不会是忘性大吧?
再读杜甫的《蜀相》,更感意味深长,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名诗,特别是最后一联,很多事业未尽之人为之引用感慨,治愈了很多世人心,像近些天的一些不平境遇和五味杂陈之感受,重读此诗,更是另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独特之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忧国忧民的杜甫在那个时代里,奸党横行,逆贼作乱,他拜访武侯祠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为朝廷流泪,山河破碎,八方多难。他为国家流泪,饿殍遍野,国衰民弱。他为人民落泪,民生艰难,民不聊生。
想到自己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杜甫他不禁也为自己流泪,为自己怀才不遇,为自己请缨无路,为自己穷困潦倒,为自己流离失所。写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之心和惋惜之情,更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热心和报国无门之感慨。
诸葛孔明,我们并不陌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最后率师北伐,希图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不料在后主建兴十二年与司马懿相持渭水,胜负未决,大志未遂,竟然溘然病逝于军中,实为憾事,所以,才有最后一联的挥泪感慨。
有人说,李白是酒鬼,杜甫是泪人,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端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