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旧房是一个排列房,大约是2006年的秋天,一场暴风雨之夜轰然倒塌了。地面积44.7平米。有大约30平米的木楼。木楼东边和北边的窗口各自有一个木架架,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木走道,主要放置一些柴草,我家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偏房(俗称黄房),位于两米多高的岩边,是我爷爷在解放前修建的一套简易的木瓦房。比起爷爷奶奶一家居住的正房差了许多。母亲和父亲是五零年结婚的。那时候,我的父亲才十六岁,母亲十八岁,我的祖母已经去世七年了,我的大姑才十二岁。父亲结婚后就被分到最差的偏房,正房子住着我爷爷和后奶奶,后奶奶生了五个。我母亲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先后生了五个,我是老幺,前面是大姐大哥二姐二哥。我们一家在这个偏房居住了几十年时间,虽说简陋,甚至都偏斜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早就是危房了。但我们早就对这套老房子有了深深的烙印和感情。我八四年参加工作后,每周回家一次,大哥二哥都分了家,九十年代初也都修了新房,这套房子大多是母亲一人居住。我只是一个月回家三四次。一九九九年末我在镇上集资买了一套住房,花了两万六,装修花了八千元,全靠老婆开茶馆五年时间才有了钱买房。两年后便接母亲到镇上居住了。老房子由于长时间没有人居住,加之之前就有一些地方破损,所以,2006年这套老房子在暴风雨之夜垮塌了。在老家我们从此没有了栖息之地。大哥二哥又都长期外出打工,所以,我回家通常只是在邻居家歇歇脚,虽然他们都很热情,留我们一家吃饭住宿,甚至送了不少蔬菜水果,但毕竟房屋不是自己的,所以,很少在故乡留宿了。
如今,二哥家的住房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所以他家一九九四年修建的旧房子现在已经是破败不堪,成了危房。二哥和我一样虽然镇上有房,但故乡情节总是难以割舍,他决定重新修建,问我修不。我没加思索,便爽快答应了,我很愿意的。所以同意一起修建。今天,是2024年的正月十六,二哥约定拆除危房,他却感冒了,是二嫂一早回家把家里的旧物件搬出的,我一早从县城出发,到八点半才回到老家。此时此刻大哥二嫂和院子里的两个邻居都在院子里帮忙,娃娃机已经把房子拆除了。我拍了很多视频,也发了抖音。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人回到老家修建或者改建住房。因为,没有人居住的乡村那是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的,更别说是振兴乡村了。所以,农民只要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地方政府以及村社干部是应该积极鼓励的,而不是故意打麻烦或者压着手续迟迟不给报批。据二哥说,村里有一个干部说审批手续需要表示表示。
后续:我和二哥商量,希望修一楼一底,楼层就用木楼,二哥在绵阳工作的儿子和在福州打工的女儿都非常赞同我的意见,而且他们愿意拿钱。但是二哥却没有同意,他觉得自己镇上有一套住房,我在县城也有住房,回老家居住的时间会很少,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住几天,何必花那么多冤枉钱?何况,二哥二嫂除开每月两百左右的农保钱外,现在几乎就没有任何来源了。虽然他和二嫂以前打工积蓄了大约二十万,但是,这一次花太多 以后就没有多少钱了。尽管一对儿女都很孝顺,表示每一个月每人给父母各一千元,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了。但是二哥还是独自做主从今年的三月三日开始动工请人修建了地面积八十平方米的一套一层的三个寝室的住房。我昨天回家看了一下,到昨天(3月14日)为止已经把主体工程修建完成。昨前天正在粉水,预计昨天晚上结束时粉水结束。最高有一丈五尺八。还算较高。二哥说,争取花九万元修建完成。包括简单的装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