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核心是冲突。

如果不用“冲突”这个词,或是要用“冲突”这个词,而给下一个更准确定义的话,应该要什么说呢?
没有冲突就搞不成叙事,没有冲突就无话可说。
没有冲突的是叙事,就是古人所说们文似看山不喜平。
当真实的生活中冲突被多样化之后,叙事就开始走向虚构化,叙事走向的专业化,为叙事而叙事的职业产生了。人们需要虚构的叙事,虚构的冲突来满足内心对于叙事的依赖。
我还记得,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处于放羊状态的学习,可有的时候,老师也会到班级里面,给大家讲课本之外的故事,而那个时候,班级里面学生们就不再捣乱了,一致地表现得很期待很认真很专注的迫切要听。
那个时候,媒介的缺失稀少,一本黑白图画的小人书,就能够让大家陷入到忘我的境界。村里面泥巴地的广场上,每当要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各家都要早早地搬条椅去占位置,尽管当时的村里的人们,都听不懂电影里面的普通话,但是全村老少出动去看电影的场景,很多有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着的那时的场景。
饥饿,不只是胃肠与食物之间的无法满足,因失衡而引起食物记忆;还有的是脑神经和叙事之间的无法满足,因失衡而引起大脑神元对叙事的记忆。
真实的冲突给叙事带来力量,虚构的叙事为了获得力量,从一开始就把冲突的根埋下。托尔斯泰曾经说到,在叙事的开头时候,墙上挂着一把枪,那么随着叙事的发展,这把枪就一定要让叙事中的人物拿起这把枪,并且,至少要打出一发子弹,而这发子弹就是打中叙事中的那个冲突点上。
当然,托尔斯泰已经把写实的叙事写到了一个巅峰,写实的叙事冲突,还有能够超越《战争与和平》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