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上映的电影《摆渡人》和我最近刚看完的小说《摆渡人》的故事情节完全不一样,我现在所要写的不是电影的《摆渡人》而是小说的《摆渡人》。
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写的《摆渡人》,它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这是看这本书之后的感触。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深思不已,拥有特有的质感,让非常奇幻的情节变得非常真实起来。
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温暖油然而生。回顾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勇敢地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她的生父,不料突发交通事故。当她爬出失事的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了一片荒原,摆渡人崔斯坦的出现,让她明白自己是灵魂出窍。在摆渡人的帮助下,迪伦穿过了这险恶的荒原,到达另一边安全的彼岸,他们在险恶的荒原相处中,产生一种微妙的情愫——爱情。
在那终点分界线上,摆渡人是不能够穿过到达那个彼岸的,因为他还要在这荒原上摆渡其他的灵魂,为了让迪伦能够到达安全的彼岸,他骗她,会一直跟在她后面。当女孩迪伦到达了安全的彼岸,回过头竟然没有了摆渡人崔斯坦的陪伴,于是,迪伦想方设法地重返到那个险恶的荒原,试图与摆渡人崔斯坦重逢。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重逢了,他们商量,让迪伦回到那辆火车上,回到自己的身躯里,让他复活,而摆渡人也尝试着和她一起回到人间。最后,迪伦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躯,没有失忆,对着在旁的摆渡人说:“嗨,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却用了270多页的笔墨来叙述。以前我看国外的小说,总觉得特别无聊,感觉像是在记流水账似的枯燥无味,我一直怀疑是不是文化的差异还是翻译者有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是作者的写法不同。
《摆渡人》这本书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让我走进作者所设计的氛围当中,环境描写这一部分占了一大半。以前我对这样的环境描写特别反感,因为这让我抓不到故事的情节,只写故事就好,为什么还要写这么多的环境描写之类的废话啊!
看完一本小说,知道故事情节是结果,但这不是看小说的真谛,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走进故事中,去体会那种情感的过程,而环境的描写是作者建立一个让读者容易进入故事的通道。
如果故事情节重要的话,为什么我们还要看那么厚的小说而不是去看只有一页的故事梗概呢?
什么时候看小说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我相信,我们会爱上看书的,就像看电影一样,谁不喜欢看电影呢?
让我们回到小说《摆渡人》上,写这篇文章就是想推荐大家去看这本小说。当我们面对生命、爱情,哪个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轮回,你又会如何选择?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我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种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