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曾发于个人公众号平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b865d10e8adf8902.png)
2018年夏天,我去柬埔寨旅游,如愿以偿深入暹粒的密林深处,与巴戎寺里“高棉的微笑”静静对视,感受它安静从容的力量。从吴哥窟出来,导游忽然带我们去坐船,说洞里萨湖不错,值得一去。
或许是刚下过雨,湖水浑浊,水面漂浮着许多饭盒、泡沫,干净程度实在有负它作为柬埔寨人“生命之湖”的美誉,像我这种来自洞庭湖畔的潇湘游子,记忆深处镌刻着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眼前这漂着可疑油渍的污黄水面,实在引不起我丝毫兴趣。
破旧游船“突突”的发动机声让我昏昏入睡,突然,两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一下惊醒了,回头一看,一个黝黑皮肤的孩子咧开嘴笑起来:“一块钱!只要一块钱!”他说的是中文,要的却是美金。我赶紧掏出钱塞给他,他收了钱急匆匆地甩下我,去按另一位游客的肩膀。
游船左右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很多连在一起的浮船,像住家的样子,青年男子光着上身,躺在甲板上的吊床里,刷着手机。他身旁两盆天竺葵,开着橙红紫红的花儿,年轻女子端着一盆水,从船舱口直接泼到湖里。
一艘体量颇大的浮船,漆成天蓝色,船舱顶立着一个十字架,原来是教堂。另一艘船有长长的走廊,一群孩子从门里蜂涌而出,在走廊里追逐戏闹,是个学校吗?我抬头问导游,他颔首称是。
游船忽然停了,人群中发出低低的惊呼,两个孩子扛着一条饭碗粗的蟒蛇走上游船,招徕游客:“合影5元!合影5元!”我退到船尾,俯身看湖面另一些穿梭的小船,这些窄而尖的小船显然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连在一起的大船是他们的家。一个戴斗笠的孩子熟练地撑着小船,灵巧地在浮萍与木桩间躲闪避让,他身后不足半米的船舱里,弟弟搂着一条蟒蛇,睡得正香。我浑身汗毛倒竖,导游却司空见惯:“天气热,蛇皮温度低,抱着蛇睡凉快。”
游船缓缓接驳到一艘开放式的大船,原来是个简陋超市,卖编织工艺品和义乌小商品。这些以船为家的人,叫浮村人。浮村人捕鱼为生,吃喝拉撒都在自家小船上完成。孩子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习惯了在船与船之间跨越,在甲板上奔跑,偶尔去到陆地,反而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很不习惯。
导游说,浮村人生活清苦,近年随着柬埔寨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到浮村旅游,当地居民渐渐开启新的生活方式,向游客出售纪念品、小食品,饲养蟒蛇邀请游客拍照收取一些费用等,电和手机逐渐进入到浮村人的生活中。国际慈善组织关注到浮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志愿者们建起了有长长走廊的水上小学,甚至还有一个水上足球场……
我有些坐不住了,在超市里转悠,想买些纪念品表表心意,无奈实在没什么需要的,只好买了几大包糖果,去找那些身挂蟒蛇的孩子。廊柱间又碰见一席吊床,小朋友沉睡在纱网里,原来这也是防蚊的妙招。蟒蛇男孩儿还在,没人拍照,他俩搂着蛇笑闹着,我畏惧的大蛇,于他们而言,俨然亲密伙伴。我把糖果分给他们,问他们怎么不去上学,他们用中文笑着回答“要挣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9463dc2bb7fb4342.png)
说也奇怪,明明生活这么艰苦,未来一片渺茫,但我见到的浮村人,似乎很善于苦中作乐,在甲板上种花种辣椒,我甚至还看到一棵木瓜树,挨挨挤挤结着一嘟噜青色果实。
上岸前发了一朋友圈,数十条评论里腾的寥寥数语戳中我的内心:“亲爱的,是不是看过他们后,觉得深圳的空气都是甜的?”
深以为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94e88dc68900cbe7.png)
后记:回来和孩子们分享了旅游经历和照片,他们听完后,画了这些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eb413c7c7a4f82e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d17dec8a837dcf9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