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516天】
获得自由意味着什么?
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读《存在主义咖啡馆》,读到一句:人之外的动物(包括人),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听从塑造了它们那个物种的本能和习性行事。
但作为一个人,并没有预先被决定的本性——我的本性,要通过我选择去做什么来创造,当然,我可能会被我的生物性影响我们或者被我所处的文化和个人背景等方面影响,但这些并不能合成一张用来制造我的完整蓝图——它并不是我唯一的人生脚本——我总是先我自己一步,边行进,边构筑自身。
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的意义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
比如人类的出生,是被抛入世界中,本身是不可选择的,但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里。
人具有生物性,具有人类这种物种的本能和习性,但又不仅仅只有生物性,他会持续去创造自己的定义,或本性,或本质,但其它客体或生命形式却不会这样,它们只会一直遵从它们的生物性行事。
而且人不能被标签所定义——毋庸置疑人喜欢用标签,这是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于是对种种事物进行分类,贴标签,以帮助自己快速地识别世间万物——然而人会不断推翻标签,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就像一件始终正在加工的作品,人会通过行动不断创造自身,甚至在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人的本能或者潜意识里依然在行动,这一点根深蒂固存在于人类的境遇之中,以至于在萨特看来,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境遇,从有第一缕意识那一刻开始,直到死亡将其抹去为止。
人的选择性很广,又很窄,具有囊括并权衡种种关于道德,权重与实际的能力,随时随地都在小心翼翼地考量着,但有时候这种权衡并不是自己能够独立做出决定的,深深左右为难,无论求助谁,都不能给你一个唯一答案,你也接受不了唯一答案——因为,别人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自己依然会陷入权衡中,谁都给不了答案,这是困境中的困境。
到这个时候,无论什么,都要冒险试试,去做点什么,无论什么,都会推动事态的发展,哪怕摁住自己的念头,也是在做一个选择。
至少人有自由做出选择的权利,即使不断做选择的权衡会带来持续的焦虑,但这也同时代表着你承担起了决定自己如何行事的全部责任,于是你保证了自我的“真实性”。
在做选择的同时,你仍然可以自由的在心中和行动上决定如何去看待这份选择,从自身所处的地方开始进行选择,而且在选择当中你也选择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要一直努力,就有可能获得真实和自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