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10.30十月第四周-李善友《产品型社群》
这本书在我初步接触“社群”这个概念时,就放入了书单。可是买了很久一直未看,最近在做一个新的计划,关于IP以及社群的相关内容,就读了这本书。内容上还是具有可读性,读起来一鼓作气,差不多在2个多小时便读完了整书。至于书中的内容呢,有亮点,但大多可能由于时常接触到的一些碎片化阅读中有相似的观点,倒没有感受到太多新意。但仍是值得一读的书,可以速读不用精细化细读。在此,整理些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
1、“降维”方式尚未动手,胜负已定。
借用《三体》的概念,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构建“价值网”,三大特征为:
1)成本结构
2)性能属性
3)组织形式
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人们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由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在三大特征上都表现出深刻的差异,作者退到出三条思维模式法则:
1)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进的速度,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意味着功能体验已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求。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须属性,但情感属性已然上升为优秀产品的标配。
2)逐渐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
优秀的产品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的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消除中间成本,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使商业模式更具黏性与竞争力。意味着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转变为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和变现的基础。
3)个人异端话,组织社群化。
所谓一段,虽与主流格格不入,但不容漠视。当个人走向异端化,才可能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人即公司化”也之日可待,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与产品合一,管理也被“降维”了。
2、从小米模式看互联网思维
雷军闭关三年悟出的5句话:
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
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3)颠覆创新,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
5)专注,少就是多。
3、互联网思维—产品
在工业时代,好产品的标准是功能、技术、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是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然后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467/94380771f0ac47c6.jpg)
产品=功能×情感
审美注意时代产品的基本特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467/b0f832b34a4b5f93.jpg)
以前,品牌即品类。现在,品牌即情感。
4、互联网思维—社群
第一步:定位核心人群;
第二步:O2O社群运营;
第三步:参与感游戏。
通过信息交互手段的变革,改变原有行业的成本结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一切产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
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内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的所有欲望冲动,减掉基业长青的春秋大梦,回到初心,轻装上阵。
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我们已经从以商品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和变现的基础。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