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生死的故事——解读绘本《再见了 艾玛奶奶》

关于生死的故事——解读绘本《再见了 艾玛奶奶》

作者: 晓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6-11-30 23:37 被阅读1305次

这本书通过艾玛奶奶的爱猫——思达的眼睛,记录了奶奶从获知身患绝症(多发性骨髓瘤)到去世这段日子。照相机骨头追踪着这只猫到的奶奶,如实反映了死神给奶奶的身体带来的变化。通过一张张照片,我们可以到,艾玛奶奶日渐虚弱。这是书后《该怎样告诉孩子关于死亡的事》中关于本书的介绍。

第一次给大宝读这本书,是在他四岁的时候,那时与我们住在同一小区的我二大爷刚刚去世不久,小家伙似乎问过二姥爷怎么不来我家玩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之后的几天,我从书架上找出了这本书。因为画面并不是手绘卡通,而是真实的黑白照片,我看过一遍之后,感觉画面那么真实,内心也笼罩着淡淡的哀伤,不知道小小的他是不是能承受这样的哀伤,于是犹豫着也没有给他讲。但是,几天后,他自己发现了床头的这本书,拿给我主动让我讲这本书。于是我才给他讲起来。

第一页一只猫咪趴在一个庭院的草坪上,配合着文字,以猫咪为第一人称介绍了自己和奶奶得知了疾病,于是故事就此展开。第二三页,介绍了奶奶居住的环境,第四五页是奶奶生病前的全家福,和奶奶抱着猫咪的幸福样子,黑白照片作为绘本的主图,展示了奶奶温馨的环境和平静的日常,仿佛静静诉说着那时的那段故事。

接下来,奶奶得知了自己的病情,画面中她坐在轮椅上听医生介绍着她的疾病,但从表情上感觉奶奶很平静,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回到家奶奶让家人查阅了这是什么病,“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只剩下一年了,看样子,该做一些准备了。”她说。她对着猫咪说,也是对自己说。

接下来是奶奶开始写家族史,还有奶奶年轻时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奶奶成长的痕迹,和她生命中的重要节点。奶奶依然每天化妆,到老年俱乐部吃早餐,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看照片中奶奶平静如常,依然带着爱感受着生命的每个当下,可以感受到奶奶对生活的热爱。

但是,该来的还是来了。奶奶倒下了,躺在病床上的奶奶,眼里仍然看不到恐惧。而且,有一张图片是奶奶签署了“No CPR”的协议。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离开也应该带有它的尊严。猫咪也说,奶奶看起来好像一点也不悲伤。奶奶说“也许,我很快就会无法走路,无法进食,一样接一样,可能我都无法做到了,但是,这些不过是我的身体再为一次遥远的旅行做准备。死亡,不过是灵魂离开这个肉体,离开这个地方,到另一个世界去。” 奶奶对生命的流逝,也是全然的接纳!

奶奶的亲人们逐一来与奶奶道别,然后是奶奶的女儿照顾奶奶的日常,那是带着离别悲伤的温暖,但是没有恐惧。

最后的时刻快到了,奶奶说”现在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过去的那些失败啊,痛苦啊,现在都变成了甜美的回忆。有些人,我曾经觉得永远都不会原谅,现在也原谅他们了。那个人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我好像懂了……“

奶奶的样子越来越虚弱,她开始给每个家人写最后一封信,希望能给大家留下一份勇气。照片中的她插着鼻管,牵着家人的手,眼中流露出不舍。

在生命的最后,临终关怀医院护士来帮奶奶调整舒服的姿势,尽管奶奶已经失去了意识。但是护士们仍然尽量帮助病人痛苦,让他们尽量舒适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这让我感受到了对生命对人权的尊重与敬畏。

奶奶走了,亲人们伤心地抱在一起,按照奶奶的遗愿,家人们把她的骨灰洒进了大海,还在海面上撒了很多玫瑰花瓣。然后,家人们聚集在奶奶的院子里,一起回忆他们挚爱的奶奶。

最后,猫咪思达独自坐在奶奶院子里的桌子上。艾玛奶奶,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谢谢你,艾玛奶奶!

通篇读下来,我没有感受到死亡来临的恐惧,感受到了爱,珍惜,亲情,悲伤,思念,坚强,勇气,坚韧,悼念,希望!四岁的宝宝,问我,妈妈艾玛奶奶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吗?是变成星星那种吗?我点头说是。之后的两个星期左右,他一直让我给他讲这本书,每天至少讲三遍,然后有一天,他不再想看了,换书了。我想,他对于死亡与离别,或许有了他自己的理解。这份理解,无需讲道理,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心里,待到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种子能够破土而出,带着他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而我,想从成人解读这篇关于死亡的现实故事。首先,作者为什么选择猫的视角?猫,向来被视为灵性的动物,神秘而自由,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在日本文化中,也是将猫化作了”情愫“与”灵性“的符号,甚至在寺院中也作为神明供奉。在这里或许有指引与陪伴的象征!

从艾玛奶奶个人心理变化能看出奶奶对待死亡的认知态度是迎接,接纳,穿越。而家人对奶奶则体现出了充分的尊重、理解、支持、照顾、陪伴、告别、悲伤、悼念。而唯独,全书中没有看到恐惧的影子。这一点,不知是不是因为是给孩子看的绘本,而没有提到,但是从奶奶的眼神,确实没有感受到恐惧。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奶奶对生命结束的接纳,能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那就是对自己生命过程的接纳。让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凋零与精神的力量并存!死亡是一种穿越,也是新的开始,肉体进行物质转化。而精神,也许进入其他我们未知的维度,重新整理融合,仿佛系统的格式化。

最后,我想说说临终关怀。我认为这是对人的尊重的终极体现!记得我听过一个自己被高压线灼伤而失去了一条腿和一个手臂的医学博士的ted演讲,他讲述了自己在医院里的体验,在美国的常规医疗体系中,他感受到的就是匆忙,一个人去世,匆匆抬走,整理,仿佛那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个人危重,不断地用仪器延长生命迹象,但是病患本身却无法体验活着。他说他最感动的是,自己在危重病房里的时候,冬天下雪了,护士偷偷拿了一个雪球握在他的手里,他感受到冰雪在他手中融化,那一刻,他才真正体验着生命,体验着他活着。于是,他创办了自己的临终关怀机构,在那里,病人们去世后,医护人员会将遗体退过庭院时驻足几分钟,在那停留的时间里,大家愿意的话,可以送上自己对他的礼物或赠言,然后逝者带着这些祝福离开。在这里,即使危重到无法进食的病人,医护人员也会用烤饼干的方式,让病人体验到厨房的香甜,借此能尽可能多地与这个世界发生连接,感受自己还活着。这是对人的尊重!对比美国,国内的医疗系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医疗资源的紧缺,更是造就了匆匆来去的现象,生者家属尽可能地延长着病患的生命体征,这背后满足的是自己的心安,还是病人的需求呢?如果继续说,这又是个很大的课题。

最后的最后,悼念。悼念是将悲伤表达,是对逝者的思念,哀痛的纪念!逝者,她存在过,她在我们的心里永远占有着一个位置,即使她不在了。悲伤,是一种情绪,需要表达。未完结的悲伤会被压抑,但不会消失,如果未来被触发会有更大的反弹,如果一直压抑,会产生躯体现象,比如抑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生死的故事——解读绘本《再见了 艾玛奶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nt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