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1977天。一天一点点,读书分享23天(2023.2.2,星期四)
琐事——小孩喜欢重复听
这几天在闺女家带小孩,忙里偷闲看几眼书。小孩见我放在床头的书,也要去翻。恰好一页有插图:医生给小女孩看牙。她伸出食指在图上点点,我猜测地问:“你想让婆婆讲故事?”“细(是)。”“好,我们来讲故事:一个小姐姐,吃了好多糖糖,牙齿疼,看医生,医生让小姐姐张开嘴巴……”她很配合地“啊!”一声张大嘴巴。我很夸张地学着医生的样子,吃惊道:“哦?有虫虫了!来,捉住虫子,扔掉!”她也学着扔的动作跑到垃圾桶边。故事讲完了,她翻翻前边,发现有彩图,又让讲。“老奶奶抱着一个小弟弟……”,刚讲完,她又翻到医生看牙图,就这样反复十几二十次。次数多了,我说的时候故意拖腔:“小姐姐吃了太多——”,她立马接话:“糖糖(虽然语音还是不清晰的‘特特’)”,我恍然大悟:小小孩喜欢重复听加深记忆,这种重复对她来说是有意思有意义的。女儿小时候也是如此,一个故事讲无数遍,甚至我讲上句她能接出下句了还要我讲。
急性子的我这时却很能耐着性子絮叨一遍又一遍,不是我能耐,是孩子全心投入和乐此不疲的状态打动着我。
这种双向作用是彼此积极互动的推力吧。
发展心理学读书23天——
弗洛伊德是维也纳的一位内科医生,精分理论的开创者。
他认为,潜意识中的驱力通过激发人的行为来塑造人的发展。
他创立的精分疗法最早是用来治疗精神病的。他通过向患者询问一些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来唤醒患者长期埋藏的记忆,让患者了解自己潜意识中的情感冲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潜意识意识化。
他认为,个体生来就具有生物性驱力。他提出的一种假说是,人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寻求需要和欲望的即刻满足,新生儿都受本我控制。当需要没有得到立刻满足,(比如,不得不等一会才能有奶吃),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被外部世界所忽略。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理性的代表,它是从1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我的功能是运用现实手段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并能让超我接受。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大约5-6岁时得以发展。包括“良心”,超我将社会所认可的“应该”与“不应该”内化到儿童的价值观中。它对个体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儿童没有达到它的要求,就会体会到负罪感和焦虑。
所以,自我相当于调解员,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负责调解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要求所造成的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