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闺蜜散步的时候,她跟我说她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还动了手,她妈妈打电话叫她和她姐姐弟弟们马上回去,他们无法再过下去了!她很纠结该不该回去。我建议她不要急着回去,先让老人们自己冷静冷静,或者是先让她姐姐(她姐姐家就在附近)协调一下。她听了我的话,就狠着心没有回去。
闺蜜的爸爸77岁,妈妈也72岁了。就是这样两个老人,在一起生活了50多年,竟然还互相动手打人?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闺蜜的妈妈买了许多的青菜,打算帮亲戚朋友们揉酸菜;而闺蜜的爸爸觉得:一来,她岁数大了,不要再替别人家考虑,二来,别人家也不一定需要。原本这样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关心,初心是好的,可是丈夫说出的话却比较难听,妻子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抬起手就朝丈夫的肩膀给了一下。丈夫是一个特别心细而敏感的老人,觉得自己安装了心脏支架,妻子还不依不饶,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健康,越想越气,越想心里越不平衡,随即也抡起拳头回了过去。当时身边又没有其他人,二老又都在气头上,互不相让,所以,一场更激烈的谩骂和互殴就无法避免了。
中午闺蜜告诉我:昨天晚上她回到宿舍后,妈妈又打电话告诉她,她爸爸下午2:00出去到九点多钟都没回去,叫她问问人在哪里。(哎,有个不记仇的妈妈也挺好的。)当她打电话给爸爸时,爸爸说他心里十分不舒服,头有点晕,已经吃了药躺在床上;还说妻子不应该恶人先告状,打扰了子女的生活;最后说今天要去住院,想叫他儿子回来(儿子在外县做生意),他不想要自己的妻子去陪伴和照顾。闺蜜说她不想马上回去,先让她妈妈伺候着,看能不能修复爸爸妈妈的感情,她吃完午饭后又回去。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两个相守了50多年的人,居然为了几句简单的话就大打出手。由此可知会说话真的太重要了。
什么叫会说话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认为基本上要做到让听话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闺蜜的爸爸对自己的妻子这样说:“老伴:气温越来越低,你年纪也越来越大,你买这么多青菜,又要晒又要洗又要切,还要腌制。会不会很累?你不心疼自己,我还心疼你呢。我们这种年龄的人,如果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子女添麻烦,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妻子听了这些话一般会很感动,也就不存在后边又吵又打的状况了。
当然,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是我这样的无名之辈可以说清楚的。只是,学会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就象闺蜜的父母,他们只要有一方能好好说话,“战争”就一定能避免。
真心希望闺蜜能说服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能不记前嫌,互相包容,相爱相守,平和地走完余生,不要让子女为难和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