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5.《行为》解读8:文化宿命论

65.《行为》解读8:文化宿命论

作者: 万万千千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22:53 被阅读0次

前面我们讲了家庭与家庭之间主要是由阶级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年龄、基因和环境影响决定的,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行为差异,是怎么不同,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人群和人群的不同,我们称之为“文化” 。萨波斯基《行为》这本书,本质上讲的人是一种动物,人行为的背后是生理原因决定的,基因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那么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是基因决定的吗?

答案当然不是。

我们不能说中国人是集体主义文化,西方人是个人主义文化,是基因里刻着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当今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已经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彼此文化好的地方,哪个好使就用哪个。

人与人之间的基因版本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人群与人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的基因影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体有个叫DRD4的基因,能让人更小气也能让人更大方,可以让人有多动症,也能让人更聪明。它的一个变异版本叫R7,能让人更愿意探索新奇的东西,西方人有23%R7变体,中国人只有1%,那是不是说明这就是中国人没那么多人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呢?

不是!日本人的R7变体情况和中国人差不多,但是日本每年都有人得诺贝尔奖。中东国家的人有高达52%R7变体,但是也没看见他们得诺贝尔奖。

所以世界上就没有让人得诺贝尔奖的基因,也没有哪个基因决定得不了诺贝尔奖。

同样的,我们都认为男孩的数学推理比女孩强,因为他们的睾酮水平更高,可以刺激他们大脑的生长。

但是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女孩的阅读水平确实比男孩强,男孩的数学水平确实比女孩强。但是规律是,越是男女平等的国家,比如冰岛,女孩数学水平一点也不比男孩差,甚至还高过男孩。

同样是女孩,在沙特别说数学成绩好不好了,她们更多可能只能作为男性的一种财产。

所以,文化是在人的童年时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那个时候,我们的额叶皮质还未成熟,我们无法批判社会习俗的好坏,只能被动的接受社会习俗的熏陶。而文化习俗,则是由文明的硬环境决定。

2.地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模式有影响吗?

比如说游牧民族普遍好客,但是强烈的荣誉感又会使他们有较强的报复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生活在平原的农民,他们的主要财产是田地和家里的粮食,这些东西哪怕遇到小偷,也很难偷走;但是在草地的牧民则不一样,他们本来就居无定所,到处游牧,经常与陌生人打交道,所以与人相处大多热情好客,但是这种生活模式也产生很多小偷,因为他们的财产大多是牛羊,小偷一来就容易把牛羊通通都领走。

所以作为一个牧民,必须有强硬的一面,才能保护住自己的财产,以至于牧民给人的印象也是不容冒犯的感觉。

再比如,政府对于地广人稀的山区,和对于人口秘籍的大都市的管理政策也会完全不一样。越是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文化就越倾向于保护陌生人,看看广东这些地方,他们就非常欢迎外来人口过来务工,在那里几乎感受不到排外的感觉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公平平等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强,越是不平等的地方,人们的宽容度就越低,而且身体健康方面也越欠佳。

有时候影响健康的,不是真正的贫穷,而是“感觉”贫穷,感觉可以使人产生压力,压力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如果压力无法释放,长期分泌旺盛的糖皮质激素容易使人体各种指标失调,导致身体崩溃。

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行为、想法都有哪些影响呢?

这个影响主要会导致人们的关注侧重点和思维模式大不一样,东亚人会更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西方人更关注个体本身。

比如把猴子、熊、和香蕉分类,东亚人更多会把猴子和香蕉分在一组,因为他们构成食物关系,西方人则会把猴子和熊分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动物。

一个美国人取得成功,会强调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强调自己的能力,会非常自信认可自己的劳动果实;中国人取得成功,喜欢强调是集体共同的努力,自己只是在大家都帮助下,取得微小的成绩而已,在这方面中国人会特别含蓄。

集体主义文化让人特别善于体察和照顾别人的情绪,别人说如何影响自己的,而个人主义更容易想到的是自己怎么影响力别人。如果强迫他们换位思考,就会感到很有压力。

总之,集体主义讲文化,共存,互相依赖,团体,从众;个人主义讲权利,自主,独特,个人成就。

这也是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如果生活条件苛刻,需要大家互相帮助,那么在这个集体里更容易产生集体文化,比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春耕秋收都需要人们共同帮忙才能完成,而北方种植小麦的难度相对容易很多,单独以家庭为单位就能完成,所以南北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人们从各地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安家,能从自己的故乡背井离乡的人本身就不怎么在乎集体主义,所以美国人更自我。

不过在当今社会,文化的演变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我们中国人越来越倾向于个人主义,越来越了解到很多事只能靠自己。

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同圈子里的文化也是差异巨大的,有些西方人,比东方人还讲集体主义,更注重合作;有些中国人,比美国人还讲个人主义。

特别是有些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精英思维都是一样的,一个北京高科技公司管理者的文化,可能更像美国硅谷的同行,而不像他的小学同学。所以,文化受环境影响,受地域影响,还快速地在演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5.《行为》解读8:文化宿命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sr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