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你的舒适区

走出你的舒适区

作者: NIRVANAPHONEIX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22:53 被阅读0次

        一 . 什么是舒适区

    相信对于舒适区这个词,大家都有所耳闻。下图便是一个舒适区系统,它由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三个区域组成。

    走出你的舒适区

    显而易见的,舒适区是我们可以完全掌握的知识的所在地,因此,在舒适区中,我们不需要任何学习行为;在舒适区外是学习区,在这个区域中的知识,是可以由我们在舒适区中所知道的来推导而出的,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只要稍微动动脑,也是可以做到的;在学习区外边是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中的知识,因为与我们所知道的差距甚远,以至于我们无法去理解,如果一个人进入这个区域,便会感到焦虑恐慌。

    用形象一点的说法,舒适区中的事情是我们躺着就可以做到的,学习中的事情是需要我们站起来,甚至跳起来才可以做到的,而恐慌区中的事情,是我们几乎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

    二 .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

    你曾在深夜街心徘徊吗?你曾仰望星空怀疑脚下的路吗?这其实是种正常现象。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无非就是无目标的迷茫和有目标的焦虑。为什么迷茫?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什么焦虑?因为不知道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什么。

    对上述两者,我的建议都是,走出你的舒适区,以此提升你自己。内在的精神修养提高了,迷茫的人自然也能找到方向,焦虑的人自然也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那又有人问了,为什么要走出我的舒适区呢?我在我的舒适区里不是应该过得很舒服吗?为什么我还要改变呢?这就是为什么,我对舒适区的定义与别人的不一样了。在百度百科上,舒适区的定义是这样的:

    走出你的舒适区

    看到区别了吗?我眼中的舒适区,并不是让人住得舒服的地方,在我看来,在舒适区中,你不一定感到舒适,你只是不需要思考。而走出舒适区区,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适。

    三 .如何走出舒适区

    1.刻意练习

    在舒适区中,为什么人的心理会感到舒适?因为他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做任何需要脑力的工作,他们只需要去利用身体去进行工作,所以他们的心理,是相对被闲置了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操心太多的事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这就是为什么这群人大多数都在社会的最底层,做着最需要劳力而不是智慧的工作。

    而刻意练习,应该就是走出舒适区的第一步。刻意练习,强调的自然是刻意。它与普通练习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是要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的。在做相对较难的事情中,你的能力便能得到提升,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精华所在。

    以我所见,刻意练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针对性练习,另一种是学习性练习

    我先来举个针对练习的例子:比方说练钢琴,将同一首曲子重复弹一百遍,这首曲子也不一定能弹得好,因为你在练习的途中没有针对性只是漫无目的的去练习。可是如果我把我的练习分成数份,第一份这十次,我要练到我的指法和节奏完全没有错误,那么我这一次的练习所针对的目标就是准确度。

    随后我可能就要练习表现力了,我要让我的演奏具有表现力,那我就应该有快有慢,我可以通过听别人弹奏来学习经验,针对希望学习的这个点来模仿,甚至自己揣摩这首曲子想表达的意象,以此自成一格。

    关于学习性练习,我们还是以钢琴为例,比如说你在练一首难度为1的《伦敦铁桥垮下来》一段时间后,达到瓶颈了,那你就可以尝试难度为2的《铃儿响叮当》。在尝试这首相对更难的曲子中,你应该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而通过练习这首更难的曲子,你便能积累到经验,因为它们同处于一个钢琴系统中,所以它必然提升了你的钢琴水平,那么你弹奏上一首曲子的水平也自然会提升。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不断挑战自己,当你练习到难度更大的曲子的时候,你的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每次都有针对目标,同时练习也有一定难度和学习性的情况下,你就在做刻意练习,而在一次接一次刻意练习中,你便能取得进步。

    还记得有个非常有名的理论,1万小时定律吗?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个行业用1万个小时来进行学习和练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里的练习指的自然就是刻意练习。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做到刻意练习,只是单纯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的练习,那么将一首曲子练一百小时,也未必如人家刻意练习,弹的几小时的效果来得好。

    刻意练习这个方法,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中,对于想要提升的技能来说,都是种很有用的方法。

    2.订立目标

    如果说刻意练习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保障,那么订立目标便绝对是走出舒适区的战略保障。有了有了目标,前进的道路便不会再迷茫,我们也会对未来和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有更清晰的认知,那么,怎样的一个目标才能算是一个好目标呢?

    一个好目标,首先要具备以下的几个因素:

    足够清晰: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对未来有更清楚的认知。最好是类似我要月入1万;我要看完这本书,并写一篇2000字的读后感,或者是我语文要考到130分等。这些相对清晰的目标,相比那些较笼统的,如我要赚大钱,我要上好学校,我要找好工作等要靠谱的多。有了这些些比较清晰的目标,接下来再制定计划就会更加简单。

    足够长远:一个人无论处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都应该立大志,立长志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可以指引你前行的方向。你的人生的大方向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大目标组成的。有了目标的指引,你就有动力去突破极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足当下:尽管有远大的目标,但眼前的小目标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个的小目标是你达成大目标之前的一步步足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远大的目标,也是由这样一个个小目标拼凑而成。

    同时,一个长期的目标,往往可以分解成许多短期的目标和中期的目标。比方说,一个五年的大目标也就可以分解成十个半年的中期目标,和六十个30天的小目标。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的积累和坚持下去,然后达成一个中期目标,最后完成自己长期的一个大目标。

    在实施计划的途中,要记住时刻反省。每天睡前一小结,一周一归纳,一个月一复盘,对自己计划实行的效率和成效,进行有效的总结。做的好的要继续保持,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反思,解决,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然后更好的把自己的计划执行下去。

    3. 管好你的猴子

    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是否有一些疑问?在这里,管好你的猴子,并不是意味着真的去管理一只猴子,而是指控制自己的拖延症。

    在一位名为Tim Urban的博主的TED演讲中,他提到了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但同时也有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而这只猴子,就是我们拖延症的罪魁祸首。这只猴子可谓是神通广大,它代表着我们心里面的动物性欲望,让我们想去享乐。这种想法一旦出现,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拖延症的怪圈无法自拔,从而明日复明日,乃至于宏图大志无法施展,甚至死在舒适区中。虽然这种欲望本身没有错,但它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了,那我们就应该找方法去克服它。但正常情况下,只有当deadline接近时,这只猴子才会躲起来。

    可是,人生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截止日期,在有些没有任何限定的事件,像提升自己,看望家人等中,拥有自制能力,能够自己把这只猴子关起来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情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才能够有动力和能力去控制住这只猴子,把工作学习与娱乐分开,使它成为自己享受时的玩伴,而不致成为自己工作时的负担。

    这种克服它的方法,可以来自于自己,也可以来自于他人。正常情况下来说,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这么强大的毅力,那他一定并非凡人,可以做出超凡的成就,但我们普通人没有这么强的意义,那我们就只能凭借外力了。比如说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给自己列一个to do list,或者是给自己写下一些加油打气的小纸条,时刻激励着自己,要先完成今天的任务才可以去享受生活等。当这种先完成再享受的习惯被培养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的对付这只猴子。

    也许拖延的欲望永远存在,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找方法去压制住它,我们就能够跟它和谐相处,走出拖延的怪圈。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我介绍了舒适区的意义以及走出舒适区的原因。

    2,我介绍了走出舒适区的三种方法,分别是行动上的刻意练习(包括学习性练习和针对性练习)战略上的制订计划(计划四要素:清晰,长远,立足当下和适时复盘)和心理上的控制住自己的猴子(克服拖延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你的舒适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ut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