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从各种渠道各种网络平台上搜集各种信息,当信息收集量增多,我们就可以对小伙伴们说我长姿势了,也可以说我长知识了,那么知识又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大体上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惰性知识,一种活性知识。这所谓惰性知识啊,就是指那些一般的知识,你只是知道它,但是你并不能深刻地了解它运用它,而活性知识这是只你的一种思维方式,你的一种知识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你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说女人你必须活的漂亮,然后啊这篇文章就举了很多很多例子,说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呀你必须获得内心的自信呀拥有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啊,这些道理当时觉得很激励很鼓舞人心很正能量的,但是你只是知道他只是当时鼓励你,这就是你了解的惰性知识。但是呢如果你深刻的去挖掘这篇文章,你了解他的作者的写作逻辑,为什么女性必须活的漂亮他是怎么举例的,是怎么让你觉得很振奋人心的,然后回忆起你看的类似文章,那些励志的一个特定群体为导向的一些文章然后在你心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下一回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细节,你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篇文章。比如说看到你的奶奶清晨放朵花在窗台恰好那当时阳光照射过来洒在她银白的发丝上,奶奶笑容安详巴拉巴拉巴拉。你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类似于女人真正的美跟年龄无关的文章,听听这个名字也够励志了吧。所以说活性知识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知识。
因为活性知识是你的核心知识,它能够使你轻松的应对一切事物,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保持不灭的人格魅力。
昨天一个朋友在我旁边一直刷星座的知识,大概几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忍受不了了,然后就对他说,我说你这样看几个小时不觉得无聊吗,到了明天什么都忘了。这朋友当时笑笑说他又不是为了专门研究它,只是消遣消遣罢了,正好今天突然想了解星座知识,所以干脆就一次性了几个够。事实上他也真是这么做的,在连续看几个小时的星座知识之后,他就没有当初的热情了。但是问题是这样长久的积累惰性知识与我们真的有益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疯狂浏览一些网站啊,然后介绍那些小道消息啊,然后向朋友们吹嘘啊等等之类的,自以为知识累积的非常多,然后博学多才等等等等。可是当你真正的让他们分析这件事情的内在本质的时候,让他们评价它的时候他们往往并不能说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他们只是在接受消息,只是在收集信息,而不是在吸收信息累积知识。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消耗大脑的肌肉,而不是在锻炼自己的头脑。
吸收信息,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是长久的自我修养。
但是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本质上是懒惰的,每天接受那么多信息的时候,并不是能够一直做到去吸收这件事情的本质去分析他逻辑去深刻的理解他,我们会选择刻意的或者无意是的忽略他的存在,只把他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忙碌生活的消遣罢了。那么如何做到持续性的将惰性知识转换为活性知识,从而壮大我们的知识结构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呢?
第一 自我认知
你首先要了解自己,也就是说你要明白自己的阅读方式,理解方式,以及自己的阅读偏好。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所谓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也就越深,还是非常有道理。
第二 自我培养
在你已经充分的了解了自己之后,你要开始培养自己了。这有点奇怪因为我们经常说这些老师培养小孩,家长培养小孩儿,可是现在我们颠覆自己的概念,是我们自己培养自己。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倾向于收集惰性知识,然而活性知识才是更重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去转换惰行知识为活性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去投入一些时间,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我想你的思想体系出现了,再去接触其他的一些惰性知识就可以变成轻而易举的将其转化为活性知识了。
第三 自我坚持
所谓凡事不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就是珍视活性知识,更是如此。将惰性知识转换为活性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我们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完整,更具有逻辑性,也更具有理性。而这是作为一个人非常闪光的品质。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否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理性的人,能否将活性知识坚持下去取决于我们的毅力,我们自身的品质,我们的那股拼劲儿。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惰性知识是死的,活性知识是活的。将死的知识转为活的知识不只是一门技术还是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慢慢地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