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学艺术小品,不但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而且能从中传承丰富的思想启迪和心灵的净化,使人从中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小品即人品。“人谋事深,则思悟精。人谋事浅,则意境淡。”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大家的哲品小思,璨苦长空星河,他们精深的思悟,从人生易逝天地长留的喟叹,到感长伤时的慷慨,官场应酬的醒悟,生命历程的抚触,文人精神的向往,其间无不反映了作者的性情与修养,学识与品格,都能引起人们思想深处的共鸣和心灵的强烈震撼。
读《芒山盗》
小时候,每当我做了错事,母亲总是喋喋不休地对我左右教导,什么“柳不穿不成林,人不教不成人”、“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受教条武艺高”等等,母亲本没有多少文化,可是教育起我来,她几乎每次都能找到许多连我也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俚言俗语,凡是她能想到的,都一咕脑地全叨唠出来,很是令我反感。可是,最近读了明代陈继儒的小品《芒山盗》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一种深深的感激不禁油然而生。
文章说:在明代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因偷盗罪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他要求再见母亲一面。那位母亲来了以后,盗贼对母亲说:“我想象小时候一样再吮吸一口母亲的乳汁,这样我也就死而无憾了。”母亲把乳头送到盗贼的嘴边,不料盗贼却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母亲血流满地而死。盗贼于是告诉行刑的人说:“我小的时候,从别人家里偷来一些小东西,母亲见了总是很高兴,以至于我长大了不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于是才有今天的下场。我是因为憎恨母亲,所以才杀了她。”
读罢此文,再想想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是因为对我爱之切,所以才教之以严呀。由此我想到了蜀汉昭烈帝的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往往对小错缺乏自觉,等到铸成大错,方才悔之晚矣。一个人学好很难,学坏却很容易,尤其是对小孩的教育。因为小孩缺乏必要的自律,或者自律能力过差,犯了错误没有人帮助他警戒纠正,或者明之其有错却仍然对他娇容自纵,这对孩子的成长是绝无好处的。“盗断母乳”的教训是深刻的,“教子婴孩”的古训更是应该牢记的。
从这个故事推而广之,我认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自警自省,象孔子那样“日三省吾身”,时时事事检点自己的作为,对于一些缺点、错误和不足,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断修养自身,耳不听恶声,目不视淫邪,心不藏贪恋,行不为诈巧,防微杜渐,见善思齐,力求完善自我,品德精进,这样人就不会再有“天下欢之日短而悲之日长,生之日短而死之日长;欢必居悲之前,死必居生之后;悲极得欢,欢后仍有悲;死中得生,生后仍有死”的悲剧了。
读《湖之鱼》
清代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在他的一篇小品文中写道:我(林纾)曾在湖边的一个小茶馆里休闲品茶,湖边丛柳蔽窗,湖水碧绿若染,一百多尾小鱼儿聚在一起嬉戏水中,悠然自得。林纾咀嚼了一口豆子吐到水中,群鱼争相来吃,然而只见他们吃上一两口就远远地避开了,一小会儿的工夫就只剩下三四尾鱼在争食了。再吐一口,嚼碎的豆子漂浮在水藻之上,鱼却再也不来吃了。开始的时候林纾还以为是鱼儿吃饱了,他循着湖边向前走了一丈多远的距离,发现不远处水纹波动,原来鱼儿仍然争食他物。直到这时,林纾才悟出原来是这湖边常常有人来钓鱼的缘故。大凡钓鱼的人在下钩的时候,往往先投下一些鱼饵诱使鱼儿到来,鱼不知是计,在吃食的时候常常将鱼钩一并吞下,久而久之,鱼儿知道凡是有人投食,后边接着就会有人下钩。
鱼儿竞食是生存的需要,鱼儿不贪恋一处吃食,同样也是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生存中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在读这篇小品文的时候,我一边赞叹鱼儿聪明,一边在想:不知道胡常清、成克杰之流的贪官们是否读过这篇文章,我想,如果他们读过的话,一定会及早悬崖勒马,最后也不至于落得个身相囹圄而不知的下场。鱼尚能趋利避害,可生为万物之灵的某些贪官污吏们却为什么就不会觉醒呢?
与此文相映成趣的是唐朝散文大家柳宗元也有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的题目叫《蝜传》,其中写道:,是一种善于用背载物的小动物。它在爬行的时候,一遇到东西就取来放到自己的背上,走一路,取一路,背负的动西也就越来越多,即使累得爬不动了,也仍然取物不止。的背部不是很光滑,东西堆积多了也不容易落下来,常常累得跌到在地,爬不起来。路人看到了,有的很怜悯他,就将他身上的重物去掉,这样他才能又继续前行,可是刚刚卸去重负,在路上他依然取物不止。再加上好爬高,爬到一定高度,累得实在撑不住了,就只好从高处落下来摔死了。贪得无厌,见物就取;自不量力,争权夺利;愚顽不化,至死不悟。这和聪明的鱼儿比起来,显得愚蠢多了。由此我又想到了那些“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为己累”和“日思高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的贪官们,他们贪财敛物、登高弄权的嘴脸与最后的结局和的形象与下场又是何其相似也。
鱼儿惜命保命,自取灭亡,贪官罪不可赦。由是我为聪明的鱼儿庆幸,同时也为和贪官们感到可悲。在此奉劝一句:外财是饵,法律是鱼钩,妄取必被捉。与其后悔于后,不如谨行于初。
读《自题小像》
晚明品文圣手张岱,著述丰厚,其文写人神韵毕出,状物天然成趣。他的传世文集《陶庵梦忆》字字珠玉,几乎篇篇都是妙文,艺术价值极高,张岱因此也被时人称为“绝代的散文家”。
有此成就,张岱也可以说是当时的文章“大腕”了,想来张岱也一定很“牛”吧?最近,夜间闲来无事,翻阅张岱的小品拜读,偶然之中读到了他的《自题小像》,他的自嘲、谦逊和盛名之下表现出来的理智与清醒,着实让我肃然起敬!文章是这样写的:功名落空了,富贵也象梦幻一样飘逝了。做忠臣怕痛伤自身。做锄头怕担当重负,写书二十年,文章价值都不高,仅可以做酱缸盖来用,我这个人呀,不知是有用哪?还是没有用哪?从张岱的这则小品文来看,张岱不仅没有把自己当作“大腕”,更没有自我流露出丝毫的“牛”气。相反,他却自嘲式地把自己的文章比作只配盖酱缸的缸盖子,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敢确定。
然而,正象丑是遮不住的一样,金玉珠玑般的优秀作品即使作者自己想自比蔽帚,最终也会获得公正的评价。想想张岱,再看看时下的某些文人,与张岱的勇敢自嘲和甘于反思的社会职责感比起来,他们可显得喧嚣多了。搞穿帮拉赞助互相吹捧的有之,王婆买瓜签名售书吹嘘我家独好的有之,上电视登海报搞新闻轰炸的有之,标榜自己创新这主义那流派的有之,还有一些不甘寂寞的所谓的美女作家,自己撕破自己的衣服赤裸裸的暴露自我隐私的也有之,撇开这其中的功利性不说,有些作家简直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感。更有甚者,自己写了几本肤浅文章,出了一点小名,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无人可比,今天写文章骂骂这个,明天掷一杆冷枪戳戳那个,借骂名人、非古人以示自己高明……总之乱哄哄的文坛尽管被搞得乌烟瘴气,仍有一批一批的后起文痞们在文坛上大搞“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游戏。反正现在媒体多多,不吹白不吹,不说也白不说。
由此,我忽然又为张岱感到可悲,我想,张岱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也大可走走穴赚点外快,上上电视在观众面前露个脸,最不济也可开个新闻发布会,或者搞搞签名售书什么的,但是,张岱是没有这个机会了,热闹还是留给现代的一些不甘寂寞的“新新人类”的作家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