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什么奖励并没有让孩子爱上劳动?

为什么奖励并没有让孩子爱上劳动?

作者: 成长的栗鼠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08:00 被阅读0次

    在《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一书中,“限制-诱导”运动疗法的创使人陶伯医生在研究猴子神经系统实验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给猴子东西吃时,切断猴子一只手的神经,绑住另外一只可以灵活使用的手,每当猴子动它切断神经的手,就给它奖励,这个猴子就不会进步。他必须用“塑造”的方式,一点一点去引诱猴子作出他要的动作才行。

    在《驱动力》一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恒河猴实验。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在1949年的一天,和两位同事找了8只猴子进行了两周有关学习行为的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装置,解开装置需要三个步骤:拔出插销,解开挂钩,掀开有铰链的盖子。实验员把猴子关到笼子里观察猴子的反应。让他们诧异的是,猴子在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鼓励,竟然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而且也掀开了盖子。我们已经熟知的两种行为驱动力,一种是生物性驱动力: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解渴,交配以满足性欲。第二种驱动力则是来自外在动机:主体做出特定行为时会得到来自环境的奖励或者惩罚。

    但是在上述的第一个案例中,奖励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在第二个案例中,科学家没有给任何奖励,猴子却能自主地去研究插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奖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常常用金钱来诱惑孩子做家务。比如说,刷一次碗就给五毛钱;拖一次地给一块钱等等。短期内好像效果很好,但是从此以后想要不给钱让孩子干活,就比登天还难。为什么呢?

    在《驱动力》一书中,作者给了我们详细的讲解。本书作者丹尼尔·平克,他还著有一本《全新思维》,曾获得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的称号。他在本书中提出: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作者将上文提到的两个驱动力称为驱动力1.0和驱动力2.0,那在21世纪的现在是驱动力3.0时代的来临。

    驱动力3.0时代来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流水线工作,社会对创造性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创造性越强的工作,奖励就会抹杀工作中的创意。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火材盒的实验。对于明确被告知会有奖励的实验对象,想出办法的时间比对照组多花费了3分钟。作者在书中讲到,这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奖励会使人们的关注面变窄,遮蔽他们宽广的视野,让他们没法看到常见事物的新用法。

    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本是存在的。他会蠢蠢欲动地想要去尝试。比如很多女孩子,在小时候,会尝试去洗衣服;男孩子看到妈妈在拖地,也会拿着拖把捣鼓。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住他们的好奇心。犹记得自己小时候,看外婆揉面做包子。自己在一旁观看,非常想试一下,看着揉面的样子感觉非常有趣。幸运地是,后面也尝试了。而驱动力3.0就正是这种把活动的过程本身当做奖励的一种内在驱动力。由这种驱动力激发出来的行为,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奖励。正如前文中恒河猴子实验中的猴子。通过认真琢磨,打开插销的一系列行为本身就是奖励。而一旦给了金钱,就把这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置换为奖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奖励方法呢?作者也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图片。

    为什么奖励并没有让孩子爱上劳动?

    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那么在需要调用内在驱动力时就需要“既然—那么”的奖励方法。

    驱动力3.0三大要素

    那么怎样才算是拥有了内在驱动力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驱动力3.0的三大要素:自主,专精,目的。

    一、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工作上自主的四个方面,也给出了如何帮助孩子自主的八个方法。我们这里特别讲到两点。一个是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做家务,但不能把两者混淆。也是说给孩子零花钱,同时告诉孩子零花钱的好处,以及如何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花,并教会他们对金钱负责。对于家务活,让孩子知道家庭是建立在彼此的义务之上的。我的孩子三岁多,特别喜欢干家务活。每次我拖地时,他就跑过来帮忙。虽然有时会帮倒忙,但是我仍然鼓励他,并适时地夸奖他的行为。有时,他会很开心地说,妈妈,我又帮你拖地了。我会很认真地告诉他,拖地是为我们整个家庭服务,而不是为了妈妈。他会若有所思地说:拖好地,我的小汽车也可以开车了。

    另外一点是表扬。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表扬非常重要。因此正确的表扬方式非常重要。作者列举了以下的方法:

    表扬孩子的努力和采用的方法,而不是天分。

    把表扬具体化。

    表扬要在私下进行。

    只在有原因的时候才给予表扬。

    二、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的发现者。在70年代初期做了一个实验。让参与实验者,每天做必须做的事情,而不做任何游戏性或者非工具性的事情。比如说你很喜欢读书,那你就不能读书;如果你喜欢洗衣服,那么就不能洗。实验结果在第二天就显现了,参加者开始头疼,行为变得迟钝,情绪不好。米哈伊在实验最后发现,剥夺心流仅仅两天以后,参与者情绪就恶化到了严重的程度。

    作者在书中提到,驱动力3.0需要的深层次投入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需要它才能存活。它是我们灵魂的氧气。因此发现那些让你处于心流状态中的时刻,会让你更多的投入到专精活动中去,而忘记任何奖励,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奖励。书中作者也给我们介绍了改良组织的9个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激发企业内员工的内在驱动力。

    三、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

    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拥有了自主和专精的能力之后,目标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拥有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不仅仅是赚到更多的钱,而是在满足基本条件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利润是取得成就后的副产品。

    科学家通过对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跟踪采访发现,那些拥有实现自我的目标,并觉得自己正在实现目标的人,他们的自我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他们在大学的时候,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也相当低。但是那些持有利益目标的人,表现出来的结果要复杂的多。单纯为了积累财富,获得赞誉的人,他们的自我满意度并不比学生时代高。我们发现拥有了金钱并不会让你更幸福。这应该也是马云辞去阿里巴巴职务,准备致力于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原因。

    小结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系统的了解驱动力的三种类型,以及在未来的生活里,如何激发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每一个篇章结尾,作者都列出了详细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自我激发,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以及企业如何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激励每个人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在拥有自主,专精和正确的目标后,完成自我实现,不辜负此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奖励并没有让孩子爱上劳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jbnftx.html